2025年的618,來不及建立起自己的“獨立人格”,完全被裹挾在了電商平臺更長期和重要的動作里。
作者|楊知潮
這屆“618”大促很矛盾。
一方面,消費者感受到的是一種安靜,在百度指數上,618的熱度甚至被足球比賽和時尚玩偶壓制。另一方面,淘寶、京東等平臺的戰報卻極其漂亮,GMV、活躍用戶等多個核心數據取得大幅度增長。
錯位的背后,是618的一種“空殼化”。
殼的內部比大促本身更加豐富:此次618同時趕上了國補,還趕上了京東、淘寶、美團的即時零售大戰。加上相比以往618更長的“待機時間”,讓這屆618依靠“外力”成為一場成功的大促。
不過由于“內核”的改變,618的邏輯也在產生細碎的變化。比如高客單價的3C數碼和家電品類成為增長主力,改變了618的品類構成。品類和客單價的變化,又直接改變了大促的營銷方式:以低價抓眼球的叫賣式營銷,正在被另一種專業化、硬核化、娛樂化的營銷方式所部分替代。
01 618成了“殼”
如果擋住日期,只看數據,這屆618倒是看起來更像“國補大促”。
電商平臺的戰報里紛紛寫滿了國補:
天貓的國補品類成交同比增長116%,是大盤增速的十倍。此外,天貓破10億的品牌中,有半數都是3C和家電品類的。或許是由于國補品類的退換率較低,天貓罕見地公布了剔除退換貨后的真實GMV。
京東更不必說,即便沒有國補,它約50%的GMV也是相關產品。大促期間,京東的帶電品類GMV同比增長超過80%。哪怕是國補覆蓋率較低的拼多多,也在戰報中提及多款數碼產品增長3倍,雖然拼多多沒有提及國補,但這些產品都屬于國補品類。
電商平臺的銷量表現,又會傳遞給他們的內容營銷戰場——在B站上,大促期間數碼家電行業的帶貨GMV同比增長近五成。
雖然這是一屆名為618的大促,但從內核來看,已然成了一屆“國補大促”。
當然,作為一個“殼”,618仍然有其重要的價值:對于消費者來說,國補疊加大促優惠,自然是“以舊換新”的好時機。在B站,618期間“國補”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環比高速增長133%。大量視頻獲得了高播放量,比如“小白測評”的618期間國補手機購機指南視頻播放量接近180萬,比UP主平時的播放量更高。“筆吧測評室”發布的大促筆記本選購指南播放量達到171萬,帶動了評論區熱烈的互動和討論。
02 更理性的消費者
國補的內核,和常態化的大促,也讓這屆618的玩法變了,尤其是在營銷端。
首先,國補讓這屆618變得非常“貴”。
家電、數碼本就是高客單價品類。更何況國補在各個價位的優惠力度是有所差異的,以手機為例,當價格來到3500元以上,可以補貼500元。但如果購買的是1000元的中低端機,補貼額就只有150元了。
為了更高的補貼,消費者也有理由買更貴的產品。以蘇寧易購的數據為例,618期間,萬元以上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122%。3C數碼方面, 6000元以上手機銷售額同比增長79%。
另一方面,不同于零食好不好吃,衣服好不好看這種非常主觀的評價,數碼產品和家電等國補品類是性能可量化的標準商品。
當品類和價格變化,營銷方式就會發生變化。
國內一家上市數字化營銷公司高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今年大促中,機構和達人希望降低對投流付費流量的占比,并增加內容的投資費用。畢竟50塊錢的衣服可以因為一句好看和便宜就買,但高價數碼產品的決策鏈路就長了太多。他們會更愿意從專業測評、真實的體驗,或者是圍繞科技產品的各種整活視頻來獲得決策信息。
這成了這類內容創作者的發揮舞臺。還是以B站為例,今年618,平臺的帶貨廣告客戶數量同比增長近六成,同時帶貨GMV破千萬的UP主數量同比增長66%。
B站的內容種草風格,基于中長視頻這一載體,相較其他平臺呈現出更詳實、真實的體驗內容、或是專業測評,借此進行更深度的心智滲透。結合UP主各種創意整活,有機會激發消費者更大的興趣,帶來好的轉化效率。
以700萬粉UP主畢導在今年3月的一條營銷視頻為例,他采用的是“往開水里尿尿,開水是否會逆流燙傷人”這樣的趣味性科普主題,再通過開水這個線索,平滑的引入采用開水殺菌的追覓掃地機器人。
上述視頻的播放量超過540萬,比UP主的一些日常選題播放量還要高。完全規避掉了廣告內容的流量劣勢,讓這款產品成功出圈。
整活和專業也可以融合在一起,讓專業測評更有趣味性。“先看評測”在今年3月做了一期中央空調的專業測評,直接以“包下深圳一棟樓”為噱頭,讓這個專業設備的硬核測評視頻獲得了150萬播放量。
今年618期間,B站傳統的專業測評和體驗也存在感極強 。以200萬粉UP主“筆吧評測室”為例,其在618期間發布了對聯想拯救者R7000P這款產品的評測。不同于比拼熱情、情緒煽動的直播帶貨,這類測評內容講究的是專業度。視頻里,UP主不止分析了筆記本參數,甚至還精細到無線網卡在不同場景下的穩定度,筆記本在不同功耗下的噪音表現。此外,測評里也會客觀分析產品的缺點。
專業度帶來信任感,最終意味著轉化率,上述視頻的ROI高達135.5。
不止如此,聯想整個大促在B站的ROI都極高。僅“筆吧測評室”、“極客灣”、“嗨我是熊貓”、“假如科技”四位UP主的四條專業電腦測評內容,就為聯想帶來了超7000萬元的成交額。聯想在B站撬動單條視頻內容實現ROI 100+轉化,大促期間,B站為聯想帶去的成交新客率高達40%。
顯然,在一個由國補主導的理性大促中,消費者對營銷內容的偏好已經發生了變化。
03 不吆喝的大促時代
安靜,是這屆618的一個關鍵詞。
而這種安靜背后,是平臺和消費者的“雙向奔赴”。
平臺這邊主動選擇低調。規則極度簡化,天貓618的規則只剩下一個玩法,也就是“官方立減”。還有小紅書這樣的平臺,今年的618參與度更弱,重心轉向了平臺推出的“友好市集”。
帶貨主播也改變了態度,李佳琦在今年3月的采訪中就坦言,他更看重長期陪伴用戶,而非追求像雙11那樣的短期爆發。今年618,他也將重點押注在預售日和開賣日,其余時段均交由其他主播與助播負責。董宇輝在618專場預告中直播時長僅為2個小時,并未因大促增加直播時長——早在去年大促期間,董宇輝就降低了自己的直播頻率。抖音啟動618的第一周,董宇輝只累計直播了10個小時。
這種低調不是突然出現的。從2022年開始,淘寶開始陸續不再公布GMV,此后其他幾家電商平臺也開始默契地跟隨。哪怕是今年這樣GMV增長的年份,各家也不再像2021年以前一樣公布具體的成交數字。
圖注:前幾年的618各大平臺還會公布具體的交易數字,這樣的戰報現在看來已經有點陌生了。
2023年,幾家電商平臺紛紛打出了類似“規則簡單”的口號,比如唯品會采取“一件立減”,不需要消費者湊單。2024年,多家平臺直接取消預售。
這些舉動的堆砌,自然就容易讓大促顯得更加安靜、低調。
這些動作的根本原因當然是消費者對大促的麻木,從年初到年尾間歇不斷的大促,早就已經讓消費者脫敏了。
圖注:大促期間,618的熱度被蘇超和Labubu全面壓制,消費者對618的熱情早就已經衰退
平臺和消費者對大促的共同冷靜,體現在營銷方式上,就是大促營銷開始進入了一種“不吆喝”的時代。
這種變化,對一些有心智影響能力的平臺也許更加有利。持續的心智滲透累積,看起來缺乏“叫賣式促銷”的激情,但比之后者消費力顯然會來得更持續、真實。尤其當這種心智影響力遇上大促、價格戰這樣以“收割”為主要邏輯的節點,也會更自然地轉化為消費成交。
此外,在大促結束之后,這種心智影響能力還會繼續在消費者的決策中發揮作用,對品牌產生長期影響。
對品牌來說,在大促逐漸空殼化的時代,能給到他們的啟示也許是:長期效應和短期的銷量同樣重要。大促“沖量”邊際效應遞減已成定局,長期的心智構建、新的營銷解法,是行業接下來必須要面對的題。
頭圖來源|AI制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