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去菜市場買菜,突然感覺有點不一樣了,蔥價跌得都快趕上白送了,去年這時候還五塊多一斤。豬肉也便宜了,連帶著排骨都敢多買兩根了。
沒錯,通縮真的來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就在那擺著,CPI連續幾個月在低位徘徊。
別被那些經濟學家繞來繞去的術語唬住,簡單說就是,東西變便宜了,至少很多基礎的是這樣,錢,變得更值錢了。
具體表現為,生意難做、工作難找、收入不漲甚至縮水……,但奇怪的是,我身邊幾位平日不顯山不露水、手里攥著實實在在現金的朋友,最近反而氣定神閑,甚至偶爾還能在朋友圈看到他們悠閑地喝個下午茶。
為什么通縮當前,手握現金的人反而成了贏家?原因就藏在這四個字里。
1. 通縮下現金的購買力增加
想象一下,去年你揣著100塊進超市,推出來的購物車可能也就半滿。今年,同樣的100塊,同樣的超市,你發現購物車能裝得更滿了。
這感覺,有點像你銀行賬戶里的錢沒動,但銀行偷偷給你加息了,加的是實際利率。
當物價持續下跌,你手里現金的購買力就在無聲無息中提升,今天忍住沒花出去的一百塊,下個月可能就能多買一袋米、兩斤肉。
反觀那些把錢都換成資產、甚至背上沉重債務的人,此刻就有點煎熬了。資產價格在通縮預期下,往往承壓甚至下跌,比如房子、股票,而債務的數額卻是鐵板釘釘,一分不會少。
2. 通縮下的真實還款壓力
通縮對債主友好,對欠債的可就太不友好了。
想想看,如果你前兩年趁著利率低、市場熱,貸款200萬買了套房,月供一萬二。
那時工資還不錯,行業前景也光明,還貸雖緊巴點,但有盼頭,現在呢行業遇冷,收入不僅沒漲,還面臨降薪甚至失業風險。
在通縮環境下,他欠銀行的200萬債務,可不會因為物價跌了就自動減少。
原來一萬二月供,可能占到他月收入的一半,現在收入縮水,物價是跌了,但房貸數字紋絲不動!月供占收入的比例可能飆升到七成、八成!這壓力,瞬間翻倍。
反觀那些沒有負債、手握現金的人,此刻無需為每月的剛性支出焦頭爛額,這份從容,就是底氣。
3. 通縮帶來的抄底機會
通縮像一陣寒風,吹過曾經火熱的資產市場,無論是北上廣深曾經堅挺的樓盤,還是股市里那些被炒上天的概念股,都可能在寒風中褪去虛高的泡沫。
資產價格回調,甚至大幅下跌,對持有大量資產的人來說是陣痛,但對持有現金的獵手來說,卻可能意味著難得的機遇窗口。
4. 通縮下的生存優先法則
通縮最怕什么?是流動性枯竭,大白話就是,大家都沒現金了,生意轉不動了,企業發不出工資了,個人還不上貸款了。
這種時候,現金為王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活下去的底氣。
當然,通縮不是世界末日,它更像一個強制性的經濟冷靜期,它戳破泡沫,暴露風險,也殘酷地重塑價值。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量持有現金的人所擁有的那份淡定甚至暗喜,本質上是對風險規避的獎勵,是對生存優先策略的肯定,也是對耐心和長遠眼光的犒賞。
他們樂的不是別人的痛苦,而是自己過去相對保守的選擇,在此刻構筑了一道相對安全的護城河。他們深知,此刻現金的值錢,正是為了在萬物價格回歸理性、甚至跌出價值洼地之時,有能力去把握機會。
現金本身不會自動增值,通縮期手握現金的“贏”,是階段性的、防御性的。真正長久的贏,需要智慧,在風暴眼中冷靜觀察,在價格跌透時勇敢出手,將現金轉化為未來更具潛力的優質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