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委員會在黑龍江牡丹江、大興安嶺,河南濮陽,廣東深圳三省四地舉辦“應急使命·2025”演習。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參與“斷路、斷網、斷電應急救援行動”專題演習科目,投入應急人員165人、先進裝備40臺(套),采用“先復電、后搶修”方式,運用空地協同微型組網、挖立桿一體機作戰、旁路帶電作業等新戰法、新裝備,圓滿完成了演習任務和供電保障任務。
重大自然災害極易造成電力中斷,快速復電搶修電網是搶險救援和災后重建的關鍵環節。在“應急使命·2025”演習當中,從空中到地面,多種新裝備的應用讓災后電力搶修更加地安全高效。
演習模擬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導致東寧市多處電力中斷。在臨時安置點,氫能方艙、充電方艙快速送達,為受災群眾提供手機充電和臨時照明,采用清潔能源解決傳統發電設備噪聲大、污染重的問題。
在供電線路搶通現場,傳統立桿需要大量人力加挖掘機加吊車組合,耗時長達數小時。此次國家電網帶來了配網機械化施工一體機。這款新裝備采用車輪加履帶一體設計,能夠輕松應對山地、淤泥、陡坡等多種復雜地形。演習中,五臺設備依次排開,依托北斗導航精準定位,鉆孔、抓取、組立、拆除一氣呵成,8分鐘即可完成新電桿組立。
國網黑龍江哈爾濱供電公司 李紹強:“立挖桿一體機可以采用集團化作業,一人一機可以組成5人一組、10人一組,搶修效率提升10倍以上,人力減少超80%。”
穿行崇山峻嶺間的輸電塔一旦損毀,受損線路修復進入接電環節。新研發的雙臂機器人10分鐘內就能完成抓、舉、穿、剝、接5個核心工序,作業過程安全高效,實現了電力搶修從人力攻堅向智能作業的轉變。
內容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