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發布了《中國飯店管理公司(集團)2024年度發展報告》及2024年度中國飯店集團60強名單。
與去年相比,TOP10酒店集團前七名排名保持不變,中高端黑馬亞朵首次進入TOP10,藝龍科技首次入榜就沖進前十。
同時,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浮現:2024年關店占比最高的不再是經濟型酒店,而是中端型酒店,其次為高端型。
這一關鍵轉折點,折射出存量時代下中國酒店業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的戰略轉型已進入深水區。
面對已經過半的2025年,誰會穩操勝券,誰又將后來居上,創新力量如何引領行業發展,酒店市場格局又會發生怎樣的演進?
01
頭部格局穩定腰部暗流涌動
依據中國飯店集團60強名單,規模前十的酒店集團依次為:
錦江國際集團、華住集團、首旅如家酒店集團、格林酒店集團、東呈集團、尚美數智酒店集團、溫德姆酒店集團、亞朵集團、藝龍酒店科技、洲際國際集團。
這十家酒店集團的客房總數約404萬間,約占60強榜單內全部連鎖酒店客房規模的六成,同比2023年增加了14.6%。
這表明頭部酒店集團市場集聚效應持續強化,行業資源加速向優勢企業匯聚,市場競爭格局加速分化。
2024年客房數突破10萬間的酒店集團達13家,錦江、華住、首旅三大巨頭依然穩坐前三甲,且前7名排序與去年完全一致。
這份穩定背后,是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的縮影,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已成定局。
2024年中國飯店集團60強榜單的最大變量,是兩匹黑馬的強勢突入:
一個是客房數已突破10萬間的亞朵,排名從第10升至第8;
另一個便是首次參評便空降第9的藝龍酒店科技,用互聯網基因改寫傳統酒店勢力版圖。
2024年,亞朵酒店營收高達72.48億元,同比增長55.3%,是少數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的酒店。
亞朵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戰略定位轉型,從傳統的酒店運營模式逐步向生活方式品牌轉型,這一轉變不僅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明確了戰略定位轉型方向后,亞朵還構建了獨特的“酒店 + 零售”雙輪驅動模型,通過整合酒店和零售業務,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協同發展,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財報數據顯示,2024 年亞朵零售業務 GMV 達到 25.92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27.7%,零售收入為 21.98 億元,在集團總營收中占比已達 30.33%,成為了推動亞朵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60強TOP10 中藝龍酒店科技是唯一一家有著互聯網基因,而非傳統酒店基因的酒管公司。
圖源:藝龍酒店科技
自2021年由同程旅行孵化成立,出道僅3年就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規模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三年通過戰略收并購和創建自有品牌來擴容品牌矩陣的藝龍酒店科技并不醉心于規模戰,2024年提出要實現“有品質的酒店規模高增長”。
正如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張潤鋼在解讀《中國飯店管理公司(集團)2024年度發展報告》時強調,規模已非唯一價值標尺。
當規模天花板顯現,各酒管集團開始在多個維度角力:華住占據市值、營收、利潤三項榜首;亞朵則拿下單房市值與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雙榜首。
報告中還指出,2024年采用多品牌發展戰略的飯店集團占比98.6%,與2023年同比上升9.2%。
不難看出,單純堆砌品牌的時代已經終結,當下需要構建的是錯位競爭、協同作戰的品牌矩陣。
前七強的穩定格局下,亞朵、藝龍的強勢崛似乎為行業指明方向,單房盈利、品牌矩陣、數智化能力等正成為新賽場的關鍵指標。
02
中檔酒店:從藍海到紅海的生死局
今年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各檔次飯店關店占比。
據《中國飯店管理公司(集團)2024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3年,關閉門店的主要檔次為經濟型,其次為中端型。
但這一趨勢在2024年發生改變,2024年關店占比最高的變為中端型,其次為高端型。
據厚海數據平臺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年超過1000家中檔及以上酒店停業,共1572家中檔及以上定位的酒店經歷品牌變更(摘牌和翻牌),涉及344個酒店品牌和132家酒店管理集團。
關閉的酒店中,68%屬于中檔層級,與中高檔層級酒店合計高達95%。在這些酒店中,75%的關閉酒店開業時間均已超過5年。
圖源:CHAT資訊
隨著市場逐步成熟,消費者對服務質量和個性化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這些未能及時提升品質、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老舊酒店逐漸失去競爭力,最終被迫退出市場。
盡管中檔酒店被視作行業新引擎,但2024年的市場表現卻呈現“量增利減”的撕裂局面。
2024年,國內酒店行業RevPAR(每間可用客房收入)同比下滑3%-5%,中高端酒店ADR(日均房價)下降1%-3%,以價換市現象普遍。
華住、錦江等頭部企業營收微增,凈利潤卻同比下滑10%-25%,中小型連鎖及單體酒店生存壓力更大,運營成本漲幅達15%。國際品牌如萬豪、希爾頓在華RevPAR亦下滑2%-5%。
近年來,經濟型酒店開始向上升級,高端酒店不斷下沉搶占市場,而中檔酒店卻成了這場混戰中的“夾心層”。
國內中高端酒店目前連鎖化率水平不足30%,市場品牌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且中高端酒店投資對物業、位置和投資額度都要著極高的要求,故而并不像中端酒店和經濟型酒店那樣能夠快速跑規模。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近兩年賽道熱度的上漲,中檔酒店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品牌質量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品牌定位模糊、發展速度與品質失衡等問題。
中檔酒店市場從藍海轉向紅海,本質還是行業從“野蠻生長”向“高質量競爭”轉型的陣痛。
03
質效時代的生存法則
“質效雙擎”不僅是本次中國飯店集團化發展大會主題,更是未來國內酒店的生存法則。
當規模擴張的邊際效益持續遞減,精細化運營能力將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真正標尺。
酒店之家發布的《2025中國酒店投資白皮書》中指出,2025年酒店市場已進入存量優化周期,供給過剩與需求分層構成行業主要矛盾。
市場呼喚更多能拿出“硬核”產品和服務的酒店,而非只會復制模式、打價格戰的低端參與者。
傳統商業思維是“發現需求并滿足它”,但在供給過剩的當下,酒店市場新增量很可能就在:“定義新場景,創造新需求”。
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未來屬于那些能創新多元場景的酒店品牌。
未來酒管集團的領先,不再只是規模領先,而是“全周期”經營能力領先。
有業內人士指出,大未必就是強,大是強的一個體現,未來的“大而強”是全周期、系統生態的領先。
他認為,眼下酒店市場百家爭鳴,但未來只有3類能活下去、活得好。
其一,頭部綜合型選手,走向全國化,綜合化,多業態,多區域發展。
其二、細分專業型選手,即專注細分領域。
其三,區域深耕型選手,在某塊地域擁有獨特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或將見證國內酒店業的又一次深刻演變。
存量時代,分化和洗牌并不僅僅意味著“誰贏、誰輸”,而是一種新生態的產生。
放眼未來10年,國內酒店業將在“整合”和“分化”這兩條主線上不斷演化。
頭部酒管通過資產整合、規模化運作和資源集約,不斷壯大,成為行業內的“巨型航母”。
新勢力酒管則在技術創新和專業服務中持續深耕,在細分市場上開辟新空間。
而品牌力、產品力落后的酒管加速退出,將騰出空間與資源,讓整個行業供需關系更加合理。
當下,能在存量市場中站穩腳跟的,要么在規模、資金和資源上獨步天下,要么在技術、專業和服務上真正出類拔萃。
當國內酒店市場增量時代的潮水退去,存量競爭的本質就是看誰能:
在每一間客房里,擠出更多溢價;在每一次服務中,創造更多體驗;在每一個賽道內,跑贏效率生死線。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的適應者。
規模擴張不再是唯一標準,行業深水區已至。
需求從未消失,它只是悄然流向傳統酒店業無法觸及的新大陸。
消費者對住宿品質要求更高,更愿意為好商品好服務支付合理溢價。
同時,酒店也應意識到,單純依賴價格競爭難以持久,提升產品品質、創新產品品類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
統籌 | 勞殿 編輯 | 阿渲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酒管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