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一則諸葛七擒孟獲得故事,講述的是諸葛亮在南征中采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十六字方針,恩威并用,連續六次當了俘虜又放回去的孟心服口服,最后一次被俘虜時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真正服輸,不再為敵。自此南中平定,孟獲后來升官為御史中丞。
像孟獲多次當俘虜還升官,人生有一次就足矣,拿時下的話說那便是“好運氣來了,門板擋不住”,人生即使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可謂是運氣好到爆棚。然而,在解放戰爭時期,有這樣一名國軍少將,竟然三次打敗仗當俘虜竟然都官升一級,到了最后一次還是想入非非,做著當更大官的黃粱美夢,結果悲催了,最后被公審正法。此人便是國軍少將楊朝綸。
楊朝綸,云南大理祥云人,畢業于云南講武堂第十七期步兵科,后來便調到當時號稱“云南王”的龍云警衛部隊手下當一名戰士,慢慢地當上了班長、排長,可以算是正宗的龍云的嫡系,后來隨著龍云地位的上升,加上他自己是軍校畢業,戰場上又立下戰功,他一路順風順水地提拔,一直當到了上校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楊朝綸擔任滇軍主力184師550團團長,所在的部隊從海防登上軍艦,被調到東北戰場,航行半月后在遼寧葫蘆島登陸,駐防海城。此時,我東北民主聯軍立即對184師實施進攻,很快該師551團被殲滅,師長潘朔端帶著552團困守海城,而楊朝綸率領的550團被師長潘朔端布置在大石橋地區,但所部被我軍圍了個水泄不通,眼看四面被圍援軍不至,不想全軍覆沒的師長潘朔端率全師將士通電全國,宣布起義,投身革命隊伍。電文上寫道:
“朔端等籍隸云南,多年從軍,每以衛護桑梓,救國救民為己任。……唯事與愿違,本師自安南奉命航海北上,名曰接收主權,實則為進攻中共在東北之武裝。身為中國人,用美國武器進行內戰,殘殺自己同胞,朔端等每念及此,莫不悲憤填膺。……俯念東北淪亡14載,人民已血肉枯竭,復何忍大動干戈,殺人遍野?……因此朔端等思之再三,乃于海城火線上實行反內戰起義,決心與民主聯軍合作到底,不再執行兄弟自殘之亂命……”
師長潘朔端率部起義后,我軍高層發來賀電,稱贊潘朔端此舉是見義勇為,振臂一呼,揭和平義旗,張滇軍之榮譽,為反對內戰,爭取人民解放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海城起義的時候,本來,師長潘朔端已經向駐防大石橋的楊朝綸下達命令,要他帶著全團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然而,楊朝綸拒不執行師長的命令,在上司承諾給他升為師長的情況下,打算負隅頑抗,決定要與解放軍較量一番,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下大石橋,將550團全部俘虜,他的團部就被解放軍端了,本人也成了俘虜。
184師起義后,部隊改編由師級成為軍級,番號改為“民主同盟軍第1軍”,雖然部隊起義只幾千人,不到半個師的兵力,但我軍寬宏大量,給了他們一個軍的建制,這樣一來,原來的軍官紛紛提拔一個級別,即班長升排長,排長升連長,連長升營長,營長升團長,團長升師長,師長升軍長……潘朔端自然當上了民主同盟軍第1軍軍長。
楊朝綸被俘之后,按理不應該享受起義人員的待遇,但鑒于他與師長潘朔端同僚多年的情誼,他的隊伍對解放軍沒有造成什么傷害,也沒有做什么作惡的事情。潘朔端保舉楊朝綸當上了184師副師長,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海城起義是在東北我軍與敵人處于膠著狀態的重要時期發生的,被高層領導人看成是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轉折點,因此,我軍領導人都高度重視,發布了大量的新聞宣傳,形成民心所向等方面的反差之后,引發戰場形勢劇變驟然,起義部隊開住解放區休整時,穿孤山、過岫巖,越小洋河,走東溝,至安東。一路上受到解放區人民群眾的熱情歡迎。送茶、送水、給菜、給肉,群眾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迎他們,慰問的場面使起義軍官兵非常感動。在歡迎起義軍熱情的場面中,每一個正直的軍人,面對這種情形,都深切地感受到回到人民的懷抱,生命才有價值。
然而,當了俘虜又由團長升為副師長的楊朝綸似乎是與大家的心境不同,他絲毫沒有那種為謀求勞苦大眾的解放的理想信念,其目的是能升官發財,正是他這種頑固不化思想,導致他做出極端惡劣的事情,不久之后在部隊轉移過程中,楊朝綸乘敵機空襲運輸部隊的火車之時,命令司號員吹號集合部隊,以前往山林躲避空襲為名,竟然挾持一千多不明真相的士兵叛逃,雖然后來一部我軍截擊收容后回來,但還是帶走數百人叛逃。
楊朝綸的叛逃在東北局和我軍各部隊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在那以后,我軍認真汲取這次叛逃事件的經驗和教訓,重視和改進對俘虜人員、起義人員的改造教育工作,并制定了一條改造原則:必要的組織調整為思想改造開道。讓他們轉變立場,提高思想覺悟,逐漸走上革命道路。
楊朝綸叛逃后如愿以償地當上了少將師長,并任命他駐守錦州,但好景不長,著名的錦州之戰中,又使他全軍覆沒,這回部隊雖然被打光了,他本人卻僥幸逃出了,沒有成為俘虜,他一路化裝成普通老百姓,逃回了關內,來到了天津。你還別說楊朝綸的運氣真是不錯,那時正值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正在擴充軍隊,準備與即將入關的東北野戰軍決戰。陳長捷看中了楊朝綸這群從關外回來的殘兵敗將,將他們重新組建為第184師,依然任命楊朝綸為師長。
不過好日子沒過幾天,幾個月后,平津戰役爆發,天津又被我軍包圍,楊朝綸和他的新184師再次全軍覆沒,他這次沒能逃出去,只能乖乖的當了俘虜。按照常理作為少將師長的楊朝綸要進戰犯管理所改造了。沒想到造化弄人,他的運氣再次光臨,那一階段我軍正在與云南地方實力派盧漢進行談判,爭取他順應潮流,發動起義。為了向盧漢釋放誠意,我軍決定將俘獲的一批云南籍貫軍官釋放回他們的老家去,楊朝綸也點名放回去。
令人驚奇的是,一個被俘叛變再戰敗被俘,“凱旋”回老家后,又一次師長,不過他此時他做的事情與盧漢的起義部隊背道而馳,積極鼓吹什么“決戰到底”,又被盧漢一擼到底,隨后,眼看我這節節勝利,一路勢如破竹,盧漢宣布起義時,他的職務卻是93軍副軍長,又晉升了一級。這運氣可謂是非常人能比。
隨后,楊朝綸的隊伍接受解放軍改編,他被任命為解放軍暫編第13軍副軍長,按照我們平常人的思路,此時全國基本上解放,能當上解放軍的副軍長職務不低了,結果楊朝綸看不清楚形勢,放著副軍長不當,還在做著能當更大官的黃粱美夢,暗中做內應策反起義部隊,結果陰謀被設破,在鐵的事實面前他再次被逮捕了。
潘朔端市長在臺上的講話
這個時候,楊朝綸的好運氣到頭了,幾年前在海城起義的上司潘朔端,作為開國元勛級別擔任昆明市長,他上升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查清楊朝綸犯罪事實,接著主持了萬人參加的公審大會,宣判了楊朝綸的死刑并就地正法,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