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強對流天氣,使靖遠北八鄉發生洪澇災害,國家科技特派團中藥材產業組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中藥材應急管理指導意見。
一、災后緊急處理措施
1.排水清淤
48小時內開挖排水溝、啟用抽水設備,清除田間積水,避免根系缺氧腐爛。
及時清理植株葉片、莖稈上的淤泥,恢復光合作用(尤其對枸杞、黃芪等根莖類藥材)。
2.搶收與分類
可采收藥材:對接近成熟或水淹較輕的藥材(如盛花期前的金銀花、成熟期枸杞),立即搶收,減少損失。
受損藥材分類:
輕微損傷:清洗后晾曬或烘干,優先加工;
重度水泡(>24小時):分離銷毀,避免霉變污染。
3.消毒防病
全田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1000倍液,預防根腐病、霜霉病等病害(重點防控黃芪根腐、枸杞黑果病)。
土壤撒施生石灰(50-100kg/畝)或枯草芽孢桿菌粉劑,調節酸堿度并抑制土傳病菌。
4.甘草緊急救護
疏水通氧:
優先深挖放射狀排水溝(深40-50cm),因甘草主根深達1米以上,需快速降低深層土壤濕度。
人工破除地表板結層,用鐵釬在植株周圍扎孔(深30cm,間距20cm),促進氧氣滲透。
根莖檢查:
隨機挖取代表性植株,切開主根觀察:
?表皮黃白、切面乳白→健康;
?表皮褐變、切面發黏→已腐爛,立即標記區域。
消毒控病:
對腐爛區域灌根30%噁霉靈水劑1500倍液+5%氨基寡糖素(每株500ml),抑制根腐病和鐮刀菌。
二、田間恢復管理
1.土壤修復
積水退后深翻土地(20-30cm),曬垡5-7天,降低土壤濕度,增加透氣性。
增施腐熟農家肥(2-3噸/畝)+過磷酸鈣(20kg/畝),恢復地力,避免直接使用化肥燒根。
2.植株救護
修剪:剪除腐爛枝葉(如枸杞、黨參),保留健康枝條促新芽。
促根:噴施0.1%蕓苔素內酯+0.2%磷酸二氫鉀,緩解應激,促進新根生長。
3.補種改種
絕收地塊改種短周期藥材:如板藍根(生長期3-4個月)、荊芥(60-70天),或種植綠豆等綠肥改良土壤。
補種苗源優先選擇抗澇品種(如甘肅本地改良黃芪"隴芪1號")。
4.甘草根系修復
剪葉減負:
保留1/3健康葉片,剪除黃化、萎蔫枝葉,減少蒸騰負擔。
促根再生:
噴施0.01%蕓苔素內酯+0.3%磷酸二氫鉀+5%黃腐酸鉀(每7天1次,連續2次),修復根系細胞膜。
土壤改良:
根區撒施微生物菌肥(含枯草芽孢桿菌+放線菌,50kg/畝),與表土混勻,抑制病原菌定植。
三、倉儲與加工應急
1.搶收藥材處理
采用"三段式干燥法":
枸杞、甘草等糖分高藥材,需在烘干后追加硫磺熏蒸(符合藥典限量),防蟲防霉。
2.倉庫防潮
墊高貨架(離地≥30cm),庫內放置生石灰吸濕(每10m2放5kg),定期翻曬倉儲藥材。
3.甘草搶收與加工
采收判定:
水淹<24小時且主根未褐變→可搶收;
水淹>48小時→放棄采收(皂苷含量驟降)。
特殊干燥法:
防霉處理:
烘干后立即用臭氧發生器密閉熏蒸庫房(濃度5ppm,2小時),替代硫磺避免二氧化硫殘留。
四、長期防災與政策支持
1.基礎設施強化
修建田壟排水溝(深40cm,寬30cm),坡度>0.5%,確保排水暢通。
推廣高壟栽培(壟高20-25cm),減少澇害風險。
2.保險與補貼
對接甘肅省中藥材種植保險(如人保財險"隴藥保"),申請災情定損理賠。
申請農業農村部特色作物救災補貼,用于種苗、肥料采購。
3.甘草種植模式優化
地形選擇:
新種植區優先選擇坡度>5°的旱坡地(如靖遠永新鄉、興隆鄉),避開低洼河谷。
起壟規范:
推行"高窄壟"栽培(壟高30cm,頂寬40cm),壟溝深挖50cm導流雨水。
五、重點藥材管理示例
執行要點:
(1)7日內完成排水、消毒、搶收;
(2)15日內完成土壤修復與補種;
(3)持續監測病蟲害至災后3個月。
(4)甘草監測周期延長:災后第10天、30天、60天三次挖根檢查,發現腐爛擴散立即翻耕改種。
(5)改種方案調整:甘草絕收地塊建議輪作板藍根(忌連作豆科),或種植紫花苜蓿修復土壤。
建議立即成立縣-鄉兩級應急小組,統籌農機、農資調配,最大程度降低藥農損失。
來源:甘肅省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河西綜合試驗站
國家科技特派團中藥材產業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