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午,陜西省公布了2025年高考分數線:本科批次歷史類為414分,位次為42525;物理類為394分,位次為128434。分數線一出來,代表著志愿填報這場無聲的戰役即將打響,全國各大高校摩拳擦掌,紛紛亮出了今年的招生新政策以吸引考生和家長報考。
作為教育部直屬“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院校,陜西師范大學始終以“承教育使命,育國之棟梁”為己任,將學校深厚的學術積淀與前沿育人理念深度融合,為學子搭建起多元發展的成長平臺。
陜師大與匈牙利塞格德大學合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于2025年經過教育部審核批準開始正式招生。塞格德大學作為匈牙利頂尖高校,師資實力雄厚,其科學與信息學院更是擁有11位匈牙利科學院院士及多位塞切尼獎得主。該項目采用“3+1”培養模式,學生前3年在陜師大夯實專業基礎,第4年赴塞格德大學深造,畢業可獲兩校學位。這一項目依托陜師大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的學科優勢,通過中匈頂尖學術資源融合,著力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跨學科能力的電子信息領域拔尖人才,為學生鋪設通往世界舞臺的學術路徑。
在人才培養機制上,陜師大展現出鮮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除國家公費師范生、中外合作辦學、部分藝術專業和體育外,學生均可享有一次轉專業機會,且非師范生與普通師范生轉專業不受高考類別限制,各專業(大類)間可互轉。這種“零門檻”轉專業政策,打破了傳統專業壁壘,讓學生能根據興趣重新選擇學科方向,充分尊重個體發展意愿。而大類內專業確認更遵循“志愿優先”原則,進一步賦予學生專業選擇的自主權,彰顯了學校對人才個性化成長的尊重與支持。
陜師大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致力于培養造就兩類人才:師范教育培養具有創新創造力和引領力的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型教師,非師范教育培養勝任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這種“雙線并行”的培養模式,既堅守師范教育的傳統優勢,又順應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時為了適配不同學生的成長方向,陜師大構建了“常規培養型、教師教育型、科學研究型、融合創新型”四類培養路徑,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軌道。
在完善了基礎人才培養體系之外,學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形成“國—省—校”三級體系。國家級拔尖學生培養基地2.0涵蓋中國語言文學,省級基地聚焦心理學,搭配哲學書院、立誠書院等書院制管理,營造浸潤式學術氛圍。14個高規格拔尖創新班如人文科學試驗班、理科試驗班等,通過小班教學、導師制等模式,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基礎學科與創新實踐中雙向提升,助力其成長為領域領軍人才。
與此同時,面對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陜師大實施數智賦能本科教育“121+3”行動計劃,建設100余門“AI+ ”示范課程及10個數智賦能示范專業?!癆I+X”交叉融合課程如智能駕駛艙實訓、AI領域教材等,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專業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與創新思維,使陜師大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
從國際化辦學項目到柔性轉專業政策,從八維素養培養到數智化教育革新,陜西師范大學以扎實的學科實力為根基,以創新的育人理念為引領,為每一位學子提供了多元發展的可能。在這里,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個體發展需求的精準回應 —— 無論是追尋教育理想的師范生,還是致力于科技創新的非師范學子,都能在這片沃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路徑,收獲兼具專業深度與國際視野的優質教育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