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的通知》,提出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準確測量農作物播種面積,查清設施農業狀況,推動農業資源數字化普查。與此同時,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在《關于開展2025年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依據2025年6月底之前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和最新的相關專題資料”,開展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工作。
泰伯智庫認為,兩份政策文件的出臺不僅夯實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普查與國土空間治理中的基礎支撐地位,更通過政策杠桿撬動市場需求。一方面,農業普查對高精度農田數據的需求,加速低空遙感、物聯網傳感器與GIS平臺的融合應用;另一方面,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對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要求,也推動了實景三維建模、AI遙感解譯等技術落地。泰伯智庫數據顯示,2022-2024年測繪地理信息招投標總額達213億元,其中政務項目占比超60%,而農業普查與城市監測正成為新的增長極。
01
核心觀點
· 自然資源領域在測繪地理信息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占招投標項目金額的39.3%,城市管理、水利、應急管理分別為 16.27%、13.90%、10.7%。其他行業如農林環保、交通出行等雖有涉及,但份額相對較小。泰伯智庫預測,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與動態監測、數字孿生城市、實景三維中國等領域將憑借政策驅動、技術支撐和市場需求,將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 AI大模型正成為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大模型,重塑了從數據采集、處理到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在自然資源領域,其應用實現多場景滲透,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優化成本結構。同時,AI大模型推動構建智能感知網絡,重構數據價值鏈條,催生智能服務范式。并且,AI 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呈現能力泛化、安全進化、生態融合的特征,加速行業向 “感知-認知-決策” 智能閉環演進,推動產業智能化、精準化升級。
· 數據資產化進程正在提速。當前,數據交易呈現“多元化、分層級”特征:國家級平臺(如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聚焦跨區域戰略性數據流通,而省級平臺則側重區域性特色數據開發。此外,時空數據價值具有時間敏感性和場景依賴性,傳統資產管理模式難以適應,需建立“快速流通-精準應用”的動態價值捕獲機制。數據交易還需在《數據安全法》框架下完成脫敏處理與權屬驗證,目前主流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安全與效率的再平衡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02
行動建議
· 建緊跟政策動態,把握發展機遇。在國家"數字中國"戰略引領下,多部委協同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在政務領域的應用,形成了"統一底座、分級建設、數據共享、服務協同"的發展格局。泰伯智庫預測,未來三年,測繪地理信息政務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
· 聚焦AI技術創新,深度融入行業發展。積極投入多模態大模型、邊緣智能等AI技術研發,優化算法以提升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實現“數據-算法協同進化”。積極參與開源生態建設,共享地理預訓練模型等組件,吸引開發者優化基礎算法,降低技術門檻。
· 積極參與數據資產運營運營。一是強化全生命周期治理能力,建立涵蓋數據采集、加工、確權、定價的標準化流程;二是深耕垂直場景創新,開發與低空經濟、城市更新等需求匹配的定制化數據產品;三是構建跨域協同生態,聯合技術公司、金融機構探索數據質押融資等新型商業模式。
- 本文中內容與相關數據均來源于泰伯智庫近日發布的《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市場全景深度研究報告(2025)》
簡版報告見圖片,獲取完整報告請登錄泰伯智庫官網或泰伯APP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