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分的歡呼:高考放榜那日,河南一女生得知分數(shù)僅288分,然而家人卻爆發(fā)出一陣熱烈歡呼。母親溫柔地安慰:“健康快樂才最重要啊!”女兒聞之,不禁落淚。網(wǎng)友神評道:“孩子只是做錯題,不是做錯人。” 這一句輕輕點破了分數(shù)與人性價值之間那脆弱而扭曲的關(guān)聯(lián)。
可當視線移向新聞的另一端,另一番景象卻截然不同:某些家庭的祖輩們正以實力為兒孫們鋪就一條截然不同的前程大道——初中畢業(yè)便可邁出國門求學,待獲得“留學生”身份后,再以更輕松的方式返回國內(nèi)頂尖學府。清華北大的大門,對他們而言,不只高考一條路徑可通。
情此景,讓人不禁發(fā)問:那令千萬學子汗流浹背、擠破頭顱的高考獨木橋,真的平等嗎?
河南女孩的288分背后,是無數(shù)平凡家庭的真實寫照。河南高考人數(shù)近年均超百萬,2023年更是高達131萬,其985錄取率卻長年徘徊于1.5%左右——當卷面上密密麻麻的試題化作千萬人爭奪生存資源之殘酷戰(zhàn)場時,每一分都承載著難以想象的重量。千軍萬馬過橋,橋下水流湍急,橋上擁擠不堪,有人失足落水,有人勉強擠過,而有人則被橋上人潮踩踏,步步驚心。
可是,某些家庭卻可以跳出這殘酷戰(zhàn)場。當千萬考生在題海中沉浮掙扎,精英家庭的子弟們早已準備另一條通道:小小年紀便進入國際教育系統(tǒng),待到學成歸來,以“留學生”身份輕松叩開清華北大之門。清華大學2020年發(fā)布的《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中明確寫道:持外國護照且符合條件的外籍學生,可免除高考,直接申請入學。北京大學同樣如此操作。
于是,許多“國際學生”除了名字和面孔之外,其文化根基與成長經(jīng)歷,卻深深扎于國內(nèi)土壤之中。他們輕松繞開了高考的千軍萬馬,悄然踏上了那條鋪設(shè)著紅地毯的專屬通道。這通道的入口,則由祖輩們用財富和資源精心構(gòu)筑。
在“留學”身份光環(huán)的加持下,這些孩子便輕易獲得了國內(nèi)學生難以企及的機會。國家留學基金委2022年度報告顯示,該年資助出國留學人員高達82500人,其中一部分人最終將歸國,憑借身份優(yōu)勢進入頂尖學府——他們繞過了千萬人爭渡的獨木橋,在幽靜河道中輕舟順流而下,從容抵達彼岸。
當“張雪峰們”對普通家庭孩子報志愿指手畫腳,某些家庭的祖輩則早已為兒孫謀劃好了一條陽光大道。這巨大差異,并非來自努力程度的高低,而是源于起點資源的懸殊。
有人嘆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有能力為兒孫子女的一輩子兜底實乃三生有幸。”此語令人心頭發(fā)沉——這“兜底”二字,道盡了資源鴻溝的冰冷現(xiàn)實:有人生于羅馬,有人則需跋涉千山萬水只為抵達羅馬城外。
當“兜底”成為特權(quán),“奮斗”二字便成了對某些人命運的嘲弄,對另一些人的枷鎖。
于是,我們不禁要問:當高考對某些人而言是必須跨越的龍門,對另一些人卻形同虛設(shè)時,其“公平”二字究竟如何書寫?
高考制度固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單一評價體系已顯露出巨大局限。那河南女孩的288分,她的家人給予的歡呼與擁抱,恰恰點醒了我們:教育評價的真義,本不該是對平庸的篩選,而是對多元可能性的挖掘。
當?shù)聡⒆映踔挟厴I(yè)即面臨學術(shù)與職業(yè)教育的分流時,其職業(yè)教育的尊嚴與前景毫不遜色。德國高級技工的收入普遍高于普通白領(lǐng),高級技工年薪換算人民幣可超過40萬。我們何嘗不能借鑒此思路,讓“榜上無名”者腳下亦有路可走?讓每個年輕人皆可尋獲適合自己稟賦的天地,而非千軍萬馬擠向同一座獨木橋。
“天賦過人就上交國家,資質(zhì)平庸就承歡膝下。”——這句網(wǎng)友的箴言,本意在于消解對分數(shù)的過分焦慮,卻也無意間刺破了更深層的現(xiàn)實。那“承歡膝下”的從容,往往需要祖輩積累的資本作為無聲支撐。
而無數(shù)普通家庭的孩子,則被卷入一場毫無退路的廝殺中。所謂“資質(zhì)平庸”,對某些人而言是承歡膝下的溫情退路,對另一些人而言,卻是被淘汰后無路可走的絕境。
河南女孩一家面對288分時的歡呼,猶如一束微光,照亮了分數(shù)之外的珍貴價值。然而當這束微光映照出另一條“兜底”鋪設(shè)的坦途時,我們不禁要正視這光芒背后的巨大陰影。
那288分的歡呼與“初中畢業(yè)即出國”的規(guī)劃,同時存在于我們這片土地上。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關(guān)于教育、關(guān)于機會、關(guān)于起點的復雜圖景。
沒有人因為考試贏得所有,也沒有人因為高考輸?shù)粢簧俊@句話在巨大的資源差異面前,顯得多么單薄。
“答案不過一張紙,未來才是一幅畫。” 然而未來畫卷的底色,卻早已由起點資源深深浸染。
當教育之路被資源分割為狹窄的獨木橋與寬闊的專用通道,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公平?當“兜底”成為少數(shù)人的幸運,我們又該為那些無底可兜的孩子鋪就怎樣的道路?
這問題,不僅僅關(guān)乎河南女孩的288分,更關(guān)乎我們?nèi)绾蚊枥L一個讓所有年輕生命都得以舒展的未來圖景。在未來的畫卷上,不應(yīng)只有狹窄的獨木橋,也不該只存在少數(shù)人通行的幽靜河道。
我們需要更廣闊的平原,讓每一條溪流都有奔向大海的可能——無論其源頭是高山雪水,還是鄉(xiāng)間泉眼。畢竟,生命的考卷從來不在考場之內(nèi);而真正需要被審判的,恰恰是那些壟斷答題紙的隱形規(guī)則。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收藏、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