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鎮黃沙村外石山,峰巒疊翠、山林茂密。當地村民許慶華獨具慧眼,巧妙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發展中華鱘魚養殖。4萬尾鱘魚在清澈的山泉水中自在暢游,游出了令人稱贊的好品質,也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希望。
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了外石山的鱘魚養殖基地。眼前,一個個巨大的養殖池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宛如鑲嵌在山林間的明珠。池中,成群的鱘魚歡快地游弋,時而擺尾激起層層水花,生機勃勃。基地負責人許慶華向記者介紹,外石山的生態植被保存完好,是個天然的“綠色氧吧”。這里流淌的山泉水,水質清澈見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著四周的美景。山泉水常年恒溫恒量,為鱘魚養殖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條件。
許慶華說:“ 我選擇在這里養魚,就是這里空氣好,水質好。現在養了有4萬尾中華鱘,從2022年開始養,兩年可以出欄。兩年左右大的有七八斤,兩年可以出一次,有十五個池。”
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著兩旁的青山綠樹,潺潺的山泉水源源不斷地流淌進魚池,為鱘魚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基地在鱘魚養殖過程中,嚴格遵循科學方法,從魚苗到成魚的每一步都精心照料。十五個池子中,根據魚苗的大小、養殖密度以及生長階段進行合理分池養殖,確保每一條鱘魚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許慶華說: “我這個池子為圓形,八十公分高,直徑十米,養這個魚很好的,水是不停地流動,所以品質很好,很多人來這里購買,銷量很好,很好吃。”
如今,外石山的山泉水中,鱘魚歡快躍動,不僅“游”出了好品質,也“游”出了許慶華的致富新希望,更為鄉村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