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走進濰坊青州市南湖書院,陽光暖暖地流淌在古樸的書架上,市民張偉正舒舒服服地坐在古籍區的木椅上閱讀《青州府志》,他7歲的女兒朵朵踮著腳在色彩繽紛的兒童繪本區精挑細選,小臉興奮得通紅。“能讓咱老百姓這么方便地親近歷史、享受文化,這南湖書院辦得真好!”張偉贊嘆道。
政企聯袂打造的南湖書院,已經成為青州人周末的“心頭好”:白發讀者在古籍區潛心研讀,年輕家庭在文創區流連忘返,非遺工坊里剪紙藝術煥發新生……這座不斷生長的文化綜合體,以其政企共建的創新實踐,為新時代文化書院建設貢獻著寶貴經驗。
政府主導構建保障體系,夯實發展根基。青州市創新文化供給機制,通過“三個精準”確保項目可持續發展:空間保障精準,王府街道辦事處專項投入1000余萬元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優先將臨街一層的960平方米黃金區位劃撥項目使用,不僅免除場地租金,還全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運營主體精準,通過公開招標程序,從多家競標單位中擇優選定具有70年文化服務積淀的新華書店作為運營方;資源整合精準,創新實施“全民直通車”項目,將書院納入全市圖書通借通還體系,實現圖書資源的全域流通共享。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合作模式,既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又激發了市場活力。
企業運營激活文化基因,創新服務模式。在空間設計上,以“建筑即文化”為理念,投入專項裝修資金100余萬元,以徽派建筑風格為基調,巧妙融合白墻黛瓦、飛檐翹角等傳統元素與無障礙通道、智能燈光系統等現代設施,打造出既具古典韻味又符合現代使用需求的復合型文化空間。在資源配置上,精心構建“基礎+特色”的藏書體系,不僅配置2萬余冊涵蓋文學、歷史、藝術等領域的精品圖書,更特藏《青州府志》《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等珍貴典籍,形成滿足不同讀者需求的立體化閱讀供給。在運營機制上,創新“6:4公益商業配比”機制,通過文創銷售,“書院+”研學等項目實營收占比60%,成功探索出“文化造血”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多元融合結出豐碩成果,傳承成效顯著。運營五年來,南湖書院先后榮獲“山東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山東省年度最美書店”,實現全方位發展。服務效能顯著提升,累計接待游客突破5萬人次,圖書年借閱量達1.5萬冊次,流通率保持在80%以上的行業領先水平,成為青州市最具活力的文化空間之一。文化傳承成效顯著,打造了“非遺工坊”“國學講堂”等特色品牌,舉辦各類惠民文化活動1200余場,惠及群眾6萬人次。經濟效益穩步增長,書院年營業收入突破120萬元,同時帶動周邊形成集書店、研學、手作體驗于一體的文化消費生態圈。社會參與廣泛深入,創新推出“文化合伙人”計劃,吸引150余名文化志愿者長期駐點服務,與12家社會團體建立戰略合作,形成了“群眾點單-書院派單-志愿者接單-社會評單的”閉環服務機制,這種政企合作的創新模式,已成為彰顯青州城市文化品格的亮麗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