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價值78萬的天價的樹竟然枯死了。從采購發票上可以看出福州一個公園的改造項目虛報的錢。
一棵黑松樹采購發票上的金額達到了77.6萬塊,實際上它的供貨價只有3.8萬塊,差價有20倍那么多。
更加離譜的是這些花大價錢買來的樹種進福州煙臺山公園還沒得幾年,好多都死了。
這起事件是怎么被曝光的呢。事情的開始是普通苗木商江先生和工頭余云之間的經濟糾紛。
從法院的判決書可以看到,在2018年到2019年期間余云向江先生采購黑松,這里面單價貴的也才7.6萬塊。
后來江先生通過法院調查令拿到了稅務發票,上面寫著0.1株黑松價稅合計78500塊,換算下來一棵黑松的價格就是78.5萬塊。稅務部門向記者證實這張發票是真實有效的。
記者拿著煙臺山公園黑松的照片去苗木市場打聽價格,很多福州的苗木商看了都搖頭說,就這品相賣七八十萬根本不可能。
這么多的錢是從哪里得來的。煙臺山景區改造是福州萬榕房地產公司操作的,背后實際控制項目的是它的母公司福建萬科。
按照土地出讓的規定企業要拿出超過8000萬塊來完成公園改造,等工程賬目經過財政審核后政府會把錢返還給企業。
這個項目的賬目問題重重。福州市財政投資評審早就說出了四個有問題的地方。
改造沒有實施方案批文,苗木的價格謊報得離譜,土方工程量沒有核實,施工方沒有提交結算報告。三年過去了財政審核到現在都還沒有完成。
特別搞笑的是審核還一直卡著的時候,公園里那些貴貴的黑松已經一棵接著一棵的枯死了。記者在6月5號去那個地方查看,以前價值差不多80萬的黑松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枯枝。
資金鏈的謎題。8000萬改造資金背后藏著什么秘密。
項目的資金流向就像一個復雜的迷宮。企業先自己掏錢進行改造,然后把賬目報到財政部門,最后財政再把錢返還給企業。
這種模式是想減輕政府的資金壓力卻成了監管的漏洞。采購價格的虛高最后上繳國庫的剩余的錢就會變少。
面對這個問題,煙臺山管委會和財政評審在互相推卸責任,一個說審核權在財政,另一個說價格還沒有確定。
苗木從采購到種植的過程也十分混亂。江先生從江蘇的苗農馮先生那里買了黑松再轉手賣給分包商余云,最后這些樹出現在了項目施工方福建順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抵扣稅表上。
從苗圃到公園價格一下子漲了20倍,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讓人捉摸不透。
煙臺山原本有很多珍貴的古樹。影劇院里那棵140歲的老人葵王可是1863年荷蘭領事帶到中國的一批華盛頓棕櫚樹。
現在這棵古樹樹干都被從吃掉了,上面還有蝙蝠在做窩,只能靠著鋼架勉強支撐著,修復它的費用一直沒有著落。整個福州市用于古樹名木保護的經費一年才10萬塊。
一邊是珍貴的古樹因為缺錢瀕臨死亡,另一邊是花大價格買來的新樹沒多久就死了。
財政評審在今年6月開會討論苗木價格爭議解決方法,要建立本地化價格聯動機制。
那些已經枯死的黑松還可以等得到新規定實施的那一天嗎。
奇怪的是,整個資金流動過程看起來都有合法憑證。稅務發票是真的,施工合同也是正規的,企業出資改造也符合約定。
但財政評審中心三年都沒完成賬目審核這剛好說明價格里的水分太大。
苗木行業的一些潛規則也因為這件事被人們發現了出來。
福建有一些網友說,市政綠化項目要是可以按招標價結算一半就算運氣特別好了,有一些項目只能結算兩成,剩下的錢去哪了大家都不敢問。
黑松的價格從3.8萬塊變成了78.5萬塊,中間消失的74.7萬塊最后到底誰會簽字認可。
站在煙臺山公園枯死的黑松前,財政評審的賬本還擺在辦公桌上。那些沒有完成簽字的地方默默記錄著苗木從苗圃到財政審核過程中的瘋狂加價。
三年的審計拉鋸戰,枯死的樹成了這場利益博弈最明顯的證據。
稅務發票不會騙人,0.1株樹苗都開出78500塊的發票時這個荒唐的事件的結果好像早就已經注定了。要不然就是樹白死了,要不然就是賬目爛掉了。
信息源自新京報,新浪財經,福州政府官網及稅務系統公示文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