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場高調表演后,特朗普被自己人戳破了美好幻想。
美政壇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特朗普站在演講臺上,滿面春風地宣布“中美前一天剛剛簽了一份協議”。
打臉來得如此之快,就在同一天,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采訪時,妥協稱“只要中國肯交付稀土,那美國就會取消所有對中國的貿易反制”。
美國面對中國稀土反制,是真扛不住了,特朗普老調重彈,無非是因為,中美談判之期進入倒計時,而美國在歐洲盟友身上仍然沒有達成任何一份值得慶賀的協議。
美國困境當前,連盟友都不買賬了。
特朗普勝利官宣被自己人戳破,中方反制太帶勁!
當地時間6月26日,特朗普以他一貫的戲劇化風格向支持者們宣布了一個重大勝利,即“中美前一天剛剛簽了一份協議”。
他的語氣和神態既得意又興奮,顯然希望公眾將其解讀為他強硬貿易政策的重大成果,是美國迫使中國就范的明證。
但看看這份協議到底是什么,真相可能讓他的支持者失望了。
今年4月,特朗普重拾其標志性的關稅大棒,推出所謂“對等關稅”政策。這迅速引發中美雙方激烈的關稅互毆,導致兩方相互施加的關稅稅率均超過100%,其中美國對華商品的平均關稅更是飆升到驚人的145%。高昂的關稅壁壘幾乎阻塞了兩國正常的貿易通道。
經歷了近兩個月的關稅僵持和對經濟負面影響的初步顯現,美方似乎“挺不住了”。5月10日和11日,中美兩國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關鍵談判。日內瓦的框架協議需要具體落實。最終,到了6月25日,也就是特朗普演講中所說的“前一天”,中美雙方正式簽署了這份文件。
其內容核心,正是落實一個半月前在日內瓦達成的“互降115%關稅”的原則性共識,以及之后在倫敦會議中協商一致的執行細節。因此,本質上,特朗普在6月26日得意洋洋宣布的,并非一份全新的、突破性的協議,而是一份姍姍來遲的、為執行一個舊共識的技術性落實文件。將其稱為一場遲到的“簽字儀式”或許更為準確。
特朗普選擇此時高調宣揚,并將其作為自己的重大政績,更多是一種造勢行為,其宣傳調門遠超過協議本身的實質價值。
就在特朗普陶醉于自己營造的“勝利”氛圍的同一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講話如同一盆冰水,瞬間暴露了美國在貿易戰博弈中的真實軟肋和戰略窘境。
盧特尼克在彭博社的采訪中談及這份剛簽署的協議時,遠沒有特朗普那份興奮,反而帶著一種急切甚至是被迫的妥協意味。
他拋出的核心條件是赤裸裸且高度聚焦的:只要中國肯交付稀土,那美國就會取消對中國的貿易反制!
這句話,信息量巨大且異常直白!
無法得到中國大批稀土供應的現狀刺痛美國。
盧特尼克的話直接證實了一個無法掩蓋的嚴峻事實:盡管中美在降關稅上達成妥協,但美國至今仍未解決其在關鍵戰略資源,稀土上的核心困境,即“無法得到中國大批稀土供應”。
這種供應短缺已經成為一根深深扎痛特朗普政府的刺。美國歷經這幾個月,已經被稀土卡脖子卡得太難受。
為了讓中國松口稀土,美方豁出去了
更關鍵的是,盧特尼克的條件揭示了特朗普在貿易戰目標上的巨大失敗和戰略退讓。面對稀土“卡脖子”帶來的切膚之痛和現實壓力,美國政府已被迫大幅修改其發起貿易戰的初衷和目標。
讓制造業回流幾乎擱淺,貿易戰的重要口號之一是將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帶回美國本土。然而,缺乏穩定且成本可控的稀土供應,高端制造業回流根本無從談起。工廠可以蓋,但關鍵材料斷供,機器轉不起來。
盧特尼克的表態中對此只字未提。解決巨額貿易逆差是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的主要理由。但現實是,稀土困境面前,降低逆差不再是當務之急。美方現在最低限度的核心訴求只有一個:確保稀土供應通道重新打開。
簡而言之,為了換取稀土的解禁,美國開出的條件是:“所有反制都可取消”。這意味著,在壓倒性的稀土依賴現實面前,特朗普政府事實上已放棄或無限期推遲了最初那些更宏偉的經濟目標。這場所謂的“勝利”協議,實則是在美國自身戰略困境壓力下簽署的“保命”協議。
特朗普的麻煩遠不止一家。就在他試圖在中國方向的協議上高調宣傳的同一天,來自亞洲最重要盟友日本的強硬姿態,給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特朗普發表演講之際,日本代表團再次啟程奔赴華盛頓,準備與美國代表就懸而未決的汽車關稅問題展開新一輪談判。此前“美日已經談了那么久,卻沒有任何進展”。 更令特朗普當局難堪的是,日本代表團在談判前就再次劃出不可逾越的紅線,明確表態:“無論如何不能接受25%的汽車關稅。”
特朗普威脅對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及其零部件征收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這對日本經濟而言是災難性的。汽車產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日本汽車制造商協會(JAMA)數據顯示,美國是日本汽車出口的最大單一市場,出口額遠超其他地區。一旦25%關稅落地,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日本的強硬姿態也反映了對美國不斷揮舞關稅大棒、將盟友同樣視為經濟掠奪對象的不滿。這挑戰了傳統意義上的盟友互信。
屋漏偏逢連夜雨,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歐盟也給特朗普的“關稅勝利日”澆了一瓢冷水。
歐盟委員會收到了美國方面的關稅提案細節,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反應極其強硬:“明顯對美國開出的關稅數字不滿意”。馮德萊恩代表歐盟27國表達的態度異常堅決:“將捍衛歐洲的利益到底。”
歐盟與美國經濟體量相當,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美國對歐出口占其總出口比重巨大。貿易戰升級對雙方都是傷害巨大的雙輸,歐盟深知這一點。
特朗普政府在全球揮舞關稅大棒時,曾給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定了一個豁免或談判解決問題的最后通牒,7月9日。盧特尼克關于稀土的表態、日本在汽車關稅上的寸土不讓、歐盟的明確拒絕,都發生在這個關鍵時刻點之前。
這意味著,特朗普政府需要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同時做到,真正從中國拿到解決稀土問題的可靠方案,啃下日本在25%汽車關稅這塊鐵板;與歐盟在關稅提案上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此外,還有幾十個國家的談判需要逐一處理。
留給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這場“得意洋洋”背后的苦澀滋味,或許才剛讓他開始品嘗。
參考資料:
專家:中美圍繞芯片稀土對峙,中方似乎愈來愈占優勢!稀土對制造戰斗機、核反應爐控制棒等關鍵技術至關重要
2025-06-04 16:28·和訊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