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送外賣是炒作還是無奈?”
當41歲的于清斌在鏡頭前展示銀行催債短信、自曝靠送外賣還房貸時,輿論場瞬間撕裂。
有人點贊他“放下身段不丟人”,也有人質疑“賣慘博流量”。
這位曾出演《明珠游龍》《新邊城浪子》的演員,如今每天騎行200公里賺取微薄收入,而更刺痛行業神經的是他的坦白:“片酬比10年前還低,連特約演員的活兒都接不到。”
影視寒冬下的“外賣員演員”
于清斌的遭遇并非孤例。
2020年他在北京南六環咬牙買房,卻撞上影視行業冰河期——房貸逾期、片酬驟減至單集不足萬元,最艱難時連3000元都要向朋友借。今年3月,他注冊成為配送員,每天工作12小時,視頻里他氣喘吁吁奔跑送餐的畫面,與昔日古裝劇中的翩翩公子形象形成殘酷反差。
發視頻不是想當網紅,是想告訴導演:于清斌還在等一個鏡頭。這番含淚回應,揭開了作為小演員的生存困局。
比如,前段時間沖上熱搜的演員史元庭。
如今“陪爬泰山”都成了演員兼職,史元庭也是透露一天收費800元陪游客登山聊天。對此,很多人也是唏噓不已。不過能夠放下面子,無疑也是一種成功。
談到演員轉型,估計很多人會想到:演員李嘉明。
更早轉型的李嘉明則通過直播帶貨逆襲,去年單場GMV破千萬。
不僅事業豐收,而且收獲了愛情。如今,李嘉明和妻子小月月兩個人也是過得極為幸福。相對很多陷入困境的演員,李嘉明可謂是娛樂圈成功轉型的典型案例。
對比之下,于清斌的堅持顯得尤為悲壯——他拒絕徹底轉行,手機里存著300多個試鏡片段,甚至送外賣時都揣著表演筆記。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超六成中小成本劇組停擺,特約演員日薪從2000元暴跌至500元,
正如一句吐槽的話:“不是演員放不下面子,是行業根本給不起面子”。
“影視民工”的尊嚴之戰。
當網友爭論“演員送外賣是否丟人”時,于清斌曬出的銀行催收短信截圖和在評論區對網友的回復或許是最好的答案:逾期房貸、信用卡欠款、花唄還款提醒……
這些數字背后,是影視寒冬對從業者的無差別打擊。
中國文聯數據顯示,2022年影視從業者失業率達34%,較疫情前翻倍。
于清斌們面臨的不僅是經濟壓力,更是職業認同的崩塌——當“演員”前綴需要“外賣員”后綴來支撐時,這個行業還剩下多少造夢空間?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于清斌的視頻或許真會被某個制片人刷到。但比個人復出更值得思考的是:當李嘉明們轉型成功被贊“清醒”,于清斌們堅持演戲反被嘲“固執”,影視行業是否正在失去滋養專業主義的土壤?從陪伴爬山的史元庭,再到如今送外賣的于清斌,很顯然于清斌絕非是最后一個曝出。只是很多人還放不下那一份面子在苦苦掙扎。作為演員很多時候,能夠放下面子轉型去謀生,無疑也是一種新生。
【責任編輯:特愛Wang-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投稿關注@特愛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