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小龍傳奇》
《李小龍傳奇》展現其從武術癡迷者到功夫巨星的傳奇人生,動作戲精彩,情感刻畫細膩,最動人處是褪去了神化濾鏡的成長軌跡,最錐心的是他臨終前仍沙啞著喊出"繼續練功"的執念。該劇的片頭片尾曲都蠻洗腦的,尤其片尾曲:記住他的拳頭,記住他的怪吼,硬邦邦的拳頭,拳頭,李小龍,陳國坤由此劇也在其職業生涯中成為了李小龍“特型演員”。
2.《少年王衛斯理》
這部劇集穿越,愛情,武俠,科幻于一身,題材前衛,故事緊湊,人物飽滿,白素是本劇白月光的角色,她比很多大女主都更大女主,有著自己喜怒哀樂的鮮活的女性角色。以日本鬼子人體實驗為背景還是挺意外的,對第四段藍色情迷的劇情記憶猶新,大喬太執著于過去結局不知去向,小喬血液變成紅色真是驚喜,印象最深的是最后桑秋雨從石棺出來的變老瞬間。
3.《小姨多鶴》
前半部分基本演出了原著的感覺,后半部分增加了可視性,多鶴被塑造成了一個堅強又有主見的女人。孫儷飾演的多鶴溫柔堅韌,將角色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姜武和閆學晶等演員的表現也十分出色,共同營造了一個充滿溫情與堅韌的家庭氛圍,但最感動的地方莫過于張母拖著病中的身子在雪地中尋回多鶴,來自兩個國度的靈魂在冰天雪地里溫暖了彼此。
4.《暖春》
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在人性丑惡的時代,證實了還是有像爺爺這樣的好人,是我們心中向往的那種美好。《暖春》講述了孤兒小花在爺爺的關愛下,用純真和善良化解家庭矛盾,最終實現雙向治愈的故事,并不是強行催淚的那種電視劇,反而非常樸實,也會跟著心疼小花,村民們只是都有自己的苦日子與不得已,內心的善良遇到小花的以德報怨逐漸被激發出來。
5.《歷史的天空》
小人物成為共和國將軍的故事,正面描寫了國軍抗戰,全劇在大懸念中套著小懸念,每當觀眾根據以往的經驗為身陷困局的姜大牙支招時,他卻總是橫出一招出人意料。《歷史的天空》看起來講抗戰,實際上講政治斗爭,比打仗還可怕,張普景太純粹了,是注定要悲劇,竇能到最后,才是實力,一慢二觀察三轉向,純潔和文革兩個運動是刻畫重點,突出人物間的矛盾和特點。
6.《長征》
再現紅軍當年長征的悲壯場面和歷史性意義。漫長而又充滿艱險的長征之路,毛澤東及黨內主要領導人率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經歷了一場場出生入死的革命時刻,終實現會師。劇拍的很真實,無論是全實景的拍攝場地還是人物服化、美工道具都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滄桑感。私以為也是唐老師塑造的毛主席形象中最佳的一版。
7.《恰同學少年》
把讀書,把個人奮斗和國家命運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讀書就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最感慨的是,這一個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最后大多數都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回頭看二十多年前的青年演員的精神氣,顯得多有生機,雖然現實中蕭子升跟毛潤之根本不是一屆的,但不耽誤同學情的建立,劇情同樣是展示了男權與壓迫,但更多的是紀錄與引導而非偏向性,服化道與演員還是有信念感的。
8.《大染坊》
簡單粗暴的長鏡頭,真實力道的群戲,直擊要害的金句,快到飛起的節奏,再加上侯勇精湛的表演,這部劇簡直絕了,感受到了很深刻的中華精神。《大染坊》展現了民國商海沉浮,陳壽亭從乞丐到實業家的傳奇,智慧與仁義并重,在亂世中堅守民族工業的尊嚴,劇本夠扎實,演員的演技都在線,民國的背景注定會有悲劇,最后一集才出現已經很不錯了。
9.《圍城》
看這部電視劇既有重讀原著的強烈感受,又有讀原著時體會不到的眼見為實的驚喜,當時的服造化放到現在也很時髦,關于留學生、水中倒影以及好葡萄壞葡萄的言論印象很深。《圍城》通過方鴻漸的經歷,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社會的種種現象,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生活的無奈,該劇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忠實于原著還在于演員們的出色表演和對細節的精心處理。
10.《一年又一年》
《一年又一年》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群像敘述編年史,投映大時代洪流中小人物的“風云巨變”,每個人的形象都刻畫鮮明。真實記錄先富帶動后富,劇里沒有什么好人壞人,是那個時代下不同人思想的選擇,我們不能站在上帝視角去說誰的選擇對選擇錯,現在的環境下,我們又知道未來的發展是怎樣,選擇什么樣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都被時代的洪流推著走。
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10部老劇,哪幾部勾起了你的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