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架B2長途奔襲18個小時后,在伊朗核設施上空投下數枚巨型鉆地彈時,這架代號為“幽靈”的隱身轟炸機,再次展現了其強大的遠程精準打擊能力。
B2的研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美國空軍為了突破蘇聯的防空系統,對這款轟炸機寄予厚望。第一個吃螃蟹的過程自然復雜而漫長,很多前沿科技領域要實現從0到1的突破,美國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全周期研發費用高達驚人的430億美元,還不包括生產成本。那個時候中國的外匯儲備大約是35億美元,對比一下就知道美國真是下了血本。
B2的隱身性能比F35還要好,畢竟它沒有尾翼,正面雷達反射面積僅0.01平方米,比一只麻雀還小,所以它能潛入伊朗領空也沒什么可震驚的。
B2使用獨特的飛翼式布局,機身與機翼一體化,機身本身也能產生升力。它的邊緣采用鋸齒狀設計,可以散射雷達波,降低被發現的概率。機身表面涂覆多層吸波材料,能吸收雷達波并轉化為內能散發掉。
不過這個涂層屬于第一代,價格昂貴不說,維護起來還相當麻煩,它要待在恒溫恒濕的機庫里,全球沒有多少機場能供養它,美軍為了B2還專門設計過一款可移動折疊的恒溫恒濕機庫。
單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比當時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3倍,當之無愧的研發貴、制造貴、用起來也貴,饒是當時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只造了21架。
B2的發動機進氣道是S形設計,可以從正面蓋住發動機核心的高溫,這樣紅外雷達就很難捕捉到它。發動機尾噴口經過扁平化處理,噴氣時抽冷空氣與尾焰混合降溫,紅外輻射幾乎沒有。
B2使用了很多復合材料,如碳纖維、強度高的輕質合金,如鈦合金和鋁合金。這些材料不僅降低結構重量,還提高強度和耐腐蝕性,唯一的壞處就是加工起來很困難。
它的飛翼后緣布置有9個氣動控制面,低速巡航時張開提高操控性,戰斗或高速飛行時要關閉維持隱身性能,然后通過發動機的推力差來產生轉向扭矩。
B2的航電與飛控系統在剛問世時是全球頂尖的,它可以獲取遠距離地表掃描圖像以及識別和捕捉海上目標,還具備地形匹配和規避技術。使用4余度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由4臺獨立計算機控制。使用光纖代替傳統電纜操縱,傳輸速度快、不易被干擾。
B2高5.18米,機身長度僅為21.03米,和我國殲20差不多長,但是和圖22M3、B52H、圖160一比,就要短上一大截了。
但是它有傲人的翼展,寬度足足有52.43米。這兩個巨大的機翼里可以裝很多航空煤油,在不進行空中加油時,航程可達1.2萬公里,從美國西海岸飛到日本完全沒有問題。實現空中加油之后最遠航程可達1.8萬公里,B2曾實現過連續飛行70個小時的記錄,至今任何戰機打破。只要油給夠,讓B2環球也不是不可以。
這種大展弦比、飛翼式布局的缺點就是飛不快,最快只有0.95馬赫,大約是764千米/小時,尋常的時候,飛的和民用客機差不多。
B2的載彈量不算大,作為一款戰略轟炸機,屬于中規中矩的水平,主要是它不能外掛。官方的限制是18噸,戰時多帶一點也可以,只要彈倉能塞得進去,比如此次“午夜之錘”行動中,它就帶了20多噸,一架攜帶了兩枚GBU-57巨型鉆地彈,畢竟只飛了18個小時,途中還進行了多次空中加油。
其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此次轟炸任務能成功,主要是因為伊朗沒有防空,也沒有反隱身雷達,伊朗現在的領空,只要是噴氣式飛機都可以進,只能靠高射炮打螺旋槳式的無人機。如果哪一天,伊朗的沙漠里長出了先進的防空設備,那B2可就要小心了,再進去可能就要有來無回了。
很多網友看到B2得手,急忙呼吁中國趕快造出轟20,好像再造不出來,B2馬上就要飛到他頭頂上了一樣。
轟20我們是要造,但是絕不會是B2這樣的。以我國現在的航空工業水平,造B2其實難度并不大。B2的4臺F118-GE-100型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才8.4噸,這樣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中國也有,渦扇20的單臺推力就有16噸,造B2這樣的飛機,兩臺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