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東京謝社長
日本IT過去30年,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日本IT確實經歷了一個失去的30年。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無法想象,在30多年前,NTT曾經的市值曾經位列世界第一。1987年,NTT的市值高達48.6萬億日元,排名世界第一,代表了日本經濟黃金時代的榮光。可是今天,NTT的市值為13.61萬億日元。
總結來看,日本IT之所以失去了30年,主要是在激勵機制上出了問題。
日本的年功序列制讓年輕人不愿從事IT行業。IT業可以說是精英的行業,對于從業者的智力要求很高。如果想要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IT業,那么必須要用高收入來實現。
可是,日本經濟黃金時代的優勢,恰恰成為了日本IT業發展的劣勢。
在日本經濟黃金時代,日本勞動力相對美國勞動力而言,能夠忍受更長時間的加班,能夠忍受更少的福利。于是,日本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在汽車業、電子業將美國企業打得落花流水。
可是,任何的紅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日本勞動力愿意做出更多犧牲,與之匹配的回報是,日本企業要終身雇傭員工,要按照員工的資歷給員工漲工資。在日本,工資是根據員工的資歷,而不是能力來設定的。
這種分配模式,在信息革命時代,就成為了落后的生產關系。
在美國,幾個天才IT工程師,在車庫里,就能發明市值百億甚至千億的應用。一旦成功后,這些天才IT工程師,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可是在日本,即使一個天才工程師,進入大公司后,也只能從20萬-30萬日元(1萬-1.5萬人民幣)開始起薪。如果給年輕新員工高薪,就會引起老員工的不滿。
這樣的激勵機制,讓日本的IT天才不愿從事IT業。
所以,日本IT業的挫折,恰恰是日本為之前經濟黃金時代的不合理的經濟制度付出了代價。
在之前的經濟黃金時代,日本經濟主要利用歐美的發明技術,不需要太多自身進行原創技術。所以,那個時候,日本的年功序列制,是可以快速推動經濟發展的。
可是,萬事都要思考本源,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并不在于借鑒別人的技術,而是在于創新。擁有最強創新能力的人,就應該獲得更多的回報。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在過去30年,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改革,這就是日本IT業失去30年的根本原因。
一個優秀的經濟激勵機制,應該是讓天才得到充分回報,然后再給普通人充分的福利保障,實現平等。日本目前的經濟機制,已經出現了普通人限制天才發展的跡象,天才的高收入,會引起普通人的不滿。這是需要充分改革的。
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IT精英開始赴日創業,希望中國的IT精英能夠改變日本IT業的分配模式,讓日本IT業更加重視到IT精英的價值。畢竟,中國IT業過去3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國IT業的優良經驗,可能可以激活日本IT業的創新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