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香港養和醫院的窗外,維多利亞港的燈火依舊璀璨,可蔡瀾先生的煙斗卻永遠熄滅了。這位83歲的“老頑童”,帶著他那句“人生意義就是吃吃喝喝”的口頭禪,在親友的陪伴下安詳離世。
蔡瀾的遺體第二天就低調火化了,連訃告都寫得像他的專欄文章——“不設儀式,免擾親朋”,活脫脫把死亡也過成了“蔡瀾式瀟灑”。
消息傳來時朋友圈里一半人在曬他寫的《活吃龍蝦》,一半人在翻《今夜不設防》的截圖,連外賣軟件都有人備注“加一份蔡瀾蝦餃,算先生賬上”。這個把“饞”字刻進DNA的老頭,走的時候連悼念都帶著煙火氣,仿佛在說:“哭什么?不如去吃頓好的。”
一、從“電影頑童”到“美食教父”,蔡瀾把人生過成了一場盛宴
不得不說的是,蔡瀾的人生,活脫脫是本“跨界生存指南”。14歲在新加坡報紙寫影評罵導演,18歲他帶著成龍在南斯拉夫拍《龍兄虎弟》,劇組差點被當地游擊隊當成間諜,他卻在炮火里啃著三明治說:“這才叫刺激!”
后來他嫌電影圈“太正經”,轉頭就去寫美食專欄。別人寫食評講究“色香味俱全”,他偏不——寫清蒸魚就說“魚鱗要刮干凈,不然像吃砂紙”,寫火鍋就罵“鴛鴦鍋是對辣椒的背叛”,連吃個雞蛋都要較真“溫泉蛋的糖心必須像初戀的眼淚”。有讀者寫信罵他“俗”,他直接登報回懟:“不俗?你喝露水長大啊?”
很多朋友都知道,蔡瀾最絕的是把“吃”變成了生活哲學。《舌尖上的中國》請他當顧問,他跑去菜市場蹲三天,跟賣菜阿婆學挑蔥,回來跟導演說:“美食不是山珍海味,是阿婆手里那把沾著泥的小蔥。”
后來他開“蔡瀾點心”,非要把蝦餃皮搟得比紙還薄,說“要讓客人咬下去像親到云朵”,結果全國開了上百家店,人均88元的價格讓白領們一邊喊“貴”一邊排隊,他知道了笑得像個孩子:“好吃就值,管他多少錢!”
二、“香港四大才子”的最后一塊拼圖:他們的江湖比武俠還精彩
說到蔡瀾,就不能不提到“香港的四大才子”,金庸、黃霑、倪匡、蔡瀾——這四個老頭湊在一起,真的比《射雕英雄傳》還熱鬧。
金庸寫武俠,黃霑寫歌詞,倪匡寫科幻,蔡瀾寫吃,明明是不同領域,卻偏要湊到《今夜不設防》里“胡說八道”。
記得有一次張國榮上節目,黃霑喝高了問:“你是不是.......?”張國榮還沒回答,蔡瀾就先插嘴說:“關你屁事!他喜歡男人女人,只要他開心就好!”一句話把全場逗瘋。
后來這節目成了“港星真心話大會”,林青霞聊失戀哭鼻子,周潤發講跑龍套時睡天橋底,全是蔡瀾在旁邊遞酒:“哭什么?喝了這杯,明天又是一條好漢!”
其實,他們四個私下更瘋。金庸寫《天龍八部》卡文,倪匡直接把阿紫寫瞎,氣得金庸要跟他絕交,最后還是蔡瀾拉著去吃海鮮火鍋,兩人喝到抱頭痛哭。
黃霑寫《滄海一聲笑》沒靈感,蔡瀾帶他去蘭桂坊喝到天亮,黃霑趴在吧臺上哼出旋律,蔡瀾在旁邊拍手:“這調調,夠勁!像喝了三斤茅臺!”
如今四位才子相繼離世,網友說“香港文化的四合院塌了”。金庸的江湖還在書里,黃霑的歌聲還在KTV里,倪匡的科幻還在書架上,蔡瀾的煙火氣卻散在了風里——那個蹲在香港街頭吃咖喱魚蛋的老頭,那個在日本居酒屋跟老板娘學做壽司的老頭,那個說“人生苦短,必須性感”的老頭,終究把自己活成了傳奇。
三、“不生小孩、不住養老院”,蔡瀾把日子過成了自己的詩
蔡瀾這輩子,活得比誰都“任性”。2024年楊瀾采訪他,問他“不生小孩后悔嗎”,他叼著煙斗翻白眼:“后悔什么?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年輕時養麻雀忘了喂食,結果一籠麻雀全餓死,他蹲在地上哭完發誓:“連鳥都養不活,還養小孩?”
妻子去世后,他干脆搬進香港海景酒店,每天看著維港喝咖啡,說“美景不享受是傻子”。有人勸他去養老院,他吹胡子瞪眼:“養老院?一群老頭老太太打麻將,我才不去!我要住能看到海的地方,吃最好的牛排,喝最貴的紅酒!”于是,蔡瀾雇了三個保姆,一個做飯的,一個陪聊的,一個是幫他剪腳趾甲的,真的是活成了“酒店太上皇”。
蔡瀾對生死看得更開。2023年他摔斷腿住院,醫生說要手術,他擺擺手:“不做!躺幾天就好,反正遲早要走。”后來果然靠喝魚湯養好了腿。他早早就買好新加坡的骨灰位,說“死了也要回出生地看看”,還跟朋友開玩笑:“我死了你們別送花圈,折現給我買酒喝!”
四、罵他“俗”的人不懂:他的煙火氣里藏著人生大智慧
有人罵蔡瀾“沒文化”,說他寫的都是“吃吃喝喝”,上不了臺面。可他才不在乎——他寫《死前必吃清單》,說“吃不到那口燒鵝,死不瞑目”;他寫《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說“多旅行,多犯錯,多吃路邊攤”;他甚至教年輕人“失戀了別傷心,去吃頓火鍋,辣到流淚就好了”。
他的“俗”,其實是最通透的活法。有次他在專欄里寫“丑的照殺”,被女權主義者罵“物化女性”,他直接回懟:“美丑都是皮囊,有趣才最重要!我喜歡的是靈魂,不是臉!”結果轉頭就帶女粉絲去吃路邊攤,被狗仔拍到,他笑著說:“吃都堵不上你們的嘴?”
印象中蔡瀾最討厭“一本正經”。有人問他“人生有什么意義”,他翻個白眼:“意義個屁!活著就是意義!”他教年輕人“別存錢,及時行樂”,自己卻偷偷捐錢給流浪貓狗救助站;他說“不讀書也能活”,書房里卻擺著上萬本書;他罵“專家都是騙子”,卻在《舌尖上的中國》里教觀眾“怎么挑新鮮的螃蟹”。
五、江湖再見:蔡瀾留下的不只是蝦餃,還有“好好活”的勇氣
蔡瀾走了,可他的“江湖”還在。他的書被年輕人當成“人生指南”,他的“蔡瀾點心”還在排隊,連他那句“盡量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都成了網紅金句。
有人說,他是最后一個“老派文人”——不裝,不端,活得真實。不像現在的明星,吃個飯要擺三小時姿勢,說句話要想半小時后果。蔡瀾才不管這些,他想吃就吃,想罵就罵,想笑就笑,活得像個孩子。
他曾說:“我這輩子沒白活,吃了那么多好吃的,見了那么多好玩的。”現在他走了,大概是去天上找金庸、黃霑、倪匡打麻將了吧?說不定還會嫌棄天上的酒不夠烈,菜不夠香,吵著要下凡再吃頓火鍋。
香港的燈火依舊璀璨,可那個叼著煙斗、瞇著眼睛說“好吃”的老頭,再也不會出現在街頭的茶餐廳了。
但只要我們還記得他說的“吃好點,活好點”,這個這個江湖就永遠有他的位置。畢竟,能把人生過成一場盛宴,把煙火氣熬成生活哲學的人,又有幾個呢?
六、蔡瀾活成了我們想成為的樣子
蔡瀾這一生,活得像個“老頑童”,也活成了我們每個人想成為的樣子——通透、自由、真實,不為別人的眼光活,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告訴我們,人生不必追求什么宏大的意義,能把每一頓飯吃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個當下過好,就是最大的成功。
其實,很哥一直覺得,能把人生過成一場盛宴的人,從來不會真正離開。他只是先去前面探路,告訴我們:“前面的風景不錯,吃的也挺好,你們慢慢來,我等你們一起喝一杯。”蔡瀾先生,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