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陽彩虹醫院急診科的長廊里,47歲的趙春妮醫生胸前的黨徽總是與聽診器一同躍動。從醫25年,這位有著13年黨齡的急診醫師,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在一次次與死神博弈的戰場上筑起生命防線,在患者心田播撒醫者溫暖,更以共產黨員的先鋒本色帶動團隊攀登學科高峰。
生死時速中的黨員擔當:跪在血泊里的急救先鋒
“急診科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黨員必須是沖鋒在前的尖兵。”趙春妮的話語如同她的行動般果敢。2024年寒冬的一天,一場交通事故的患者被抬進急診科,剛下班準備回家休息的她看見后,順手抓起剛剛掛在衣柜上的白大褂便隨著科室的“戰友們”一同沖進搶救室,所有的醫護人員在傷者身邊忙碌且有序地進行著搶救工作。在被血染紅的搶救室地板上,趙春妮半蹲在傷員身邊進行救治,時間就是生命,汗水從她的額頭滑到鼻尖,又和地上的血水融為一體,趙春妮的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傷者有生還的可能性,一定要救活他。直到患者脫離生命危險,被送入病房,她因低血糖癱坐在搶救床旁,手中依舊還緊攥著聽診器。
這種“與死神賽跑”的場景,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已上演數百次。作為科室的黨員醫生,疫情期間,她帶頭寫下請戰書,連續48小時駐守科室。“我是黨員,這時候多站一班崗,患者就多一分希望。”她總說,黨員徽章戴在胸前,就是要在最需要的時候挺在最前面。
120 出診路上的星光:風雨無阻的生命接力
一個暴雨滂沱的下午,趙春妮剛處理完一個急診患者,120調度電話突然響起:附近村上的一位獨居老人突發胸痛。她抓起急救箱沖向救護車,暴雨敲打著車窗,村道泥濘難行,她卻始終攥著心電圖機,反復叮囑司機“開穩些,再快些”。
到達現場時,老人蜷縮在藤椅上,嘴唇發紫。她跪在濕冷的地面上為老人做檢查,發梢上的雨水滴在病歷本上,字跡暈染開來,趙春妮卻一筆一劃記著老人的既往史和癥狀。
轉運途中,她始終握著老人冰涼的手,輕聲安撫:“大爺,咱們去醫院就好了。”直到老人兒子匆匆趕來,她交代好病情及注意事項,才轉身離開。
“趙醫生當時渾身都濕了,還一直護著擔架上的老人,怕老人淋雨。”同車護士后來回憶道。
黨徽照亮的初心之路:永不缺席的生命守護者
晨曦微露時,趙春妮診室里,一位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因肺炎自己來看病,趙春妮發現老人在打針時自己偷偷抹淚。“大娘,是疼嗎?還是不舒服”她蹲下身輕拍老人手背,發現老人因關節炎手指蜷曲,便找來軟墊墊在腕下。當她得知老人是孤身一人后,她便默默地幫老人開好了藥,并幫助老人取了出來。“大娘,這是止咳藥,飯后吃;這是消炎藥,要配溫水...”她怕老人記不住,特意畫了太陽和月亮的圖標。離開時,老人拽著她的白大褂不放:“妮啊,你比親閨女還細心得多。”她笑著扶著老人走出急診科,胸前的黨徽在陽光下閃著微光。
這樣的瞬間在急診科每天都在發生:遇到哭鬧的患兒,她會把聽診器焐熱再貼近胸口;看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她主動幫忙推輪椅;碰到不理解醫囑的家屬,她拿出紙筆畫示意圖講解。“穿上白大褂,就要對得起患者信任;戴上黨員徽章,就要扛得起黨員責任。”這句掛在她嘴邊的話,早已化作幫老人取藥時奔跑的腳步,化作120出診路上緊握患者的雙手,化作搶救室里不知疲倦的背影。
在咸陽彩虹醫院,趙春妮的故事就像急診科走廊里的燈光,沒有炫目的光芒,卻在每一個需要的時刻默默亮著。當黨員徽章與聽診器同行,當黨員初心與醫者仁心同頻,她用25年如一日的堅守證明: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來都藏在為患者多跑一趟腿的奔波里,藏在為老人多解釋一句的耐心里,藏在每一次與死神博弈時那句“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擔當里。這不僅是一位急診醫師的職業追求,更是新時代共產黨員對“為人民服務”宗旨最生動的詮釋。(文/圖 咸陽彩虹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