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教學求卓越,達標課堂促成長——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生物學科中心舉行青年教師達標課活動
教育之魂永駐,重在代代相承。為深化教師隊伍內涵式發展,構建青年教師成長支持體系。本學期,我校生物學科青年教師們以課為媒,以賽促研,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教學藝術展示。他們用創新的教學設計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用扎實的專業功底詮釋教育的真諦,用青春的智慧碰撞出生物學課堂的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回顧這場充滿活力與思考的教學盛會!
鄭美超老師講授的《主動運輸和胞吞、胞吐》一課,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中碘濃度比血液中高20-25倍”為開場,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果只依靠被動運輸會出現這一生命現象嗎”。隨后,老師介紹了主動運輸的過程和原理,利用自制教具通過學生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微觀知識。最后結合變形蟲攝取食物和排出代謝廢物的實例,闡明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還有胞吞、胞吐。深刻體現了生物學的結構和功能觀、物質和能量觀。整堂課內容豐富,生動有趣,既傳授了知識提高了學科素養,又激發了學生對探究生命活動的興趣。
邢曙光老師講授的《基因在染色體上》一課緊扣核心概念,邏輯清晰,重點突出。邢教師以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線索,巧妙串聯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突破“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抽象難點。板書設計精煉,結合動態課件演示染色體行為,直觀呈現基因的傳遞規律。學生活動設計合理,通過模型構建深化對分離定律實質的理解,進一步強化了基因與染色體的關聯性,高效落實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劉瑩瑩老師講授《DNA的復制》一課緊扣教學目標。首先引導學生思考DNA復制可能存在的機制,然后依次通過問題鏈引導、構建模型、資料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DNA半保留復制的證據,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通過科學資料,動畫視頻等形式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總結DNA半保留復制的過程。這堂課既融合了核心素養,同時注重知識體系的建構,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卞園園老師講授《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課,基于教學目標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展示生物多樣性圖片,提問并引導學生思考變異的本質,引出可遺傳變異的兩種機制,落實“生命觀念”素養目標。關聯生活實例列舉鐮狀細胞貧血癥(基因突變)和親子差異(基因重組)的案例,建立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現象到本質分層突破核心概念。“癌變危害vs育種應用(如抗病作物)”辯證分析突變利弊,滲透“社會責任”素養。分組完成學習任務,創設情境(如某家族癌癥病史或農作物育種需求),分析變異類型及其在進化/育種中的作用。引導學生構建“突變-重組-進化”的邏輯模型,回應導入問題。
賈詩雨老師在美國校長訪華團來校的參觀活動中講授雙語課《DNA的結構》。課堂將AI智能體“沃森”深度融入教學環節,成為一大亮點。學生能夠用中英雙語與“沃森”實時對話,無論是詢問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細節,還是探討堿基配對的原理,“沃森”都能以精準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即時反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實踐環節同樣精彩紛呈,課堂上學生利用橡皮泥、吸管、希沃電子實驗室等多樣化的方式親手制作DNA結構模型。整堂課將前沿科技、實踐操作與雙語教學完美融合,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又顯著提升了學術雙語素養。
組內教師認真觀摩
達標課活動交流分享
達標課活動結束后,生物學科中心從課堂整體建構、課堂閃光點和課堂優化等方面對五位青年教師的課進行了評課。又圍繞“如何平衡知識密度與學生參與度”“如何巧用科學史”“如何有效開展實驗教學”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收獲滿滿。
一次達標課是一次成長的見證,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青年教師在備課、講課、反思的過程中不斷磨礪自己,組內教師在評課、議課的過程中交流智慧,這不僅是青年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更是全組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契機,為構建高效生物課堂奠定了堅實基礎。教育之路,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生物學科中心繼續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細作,為學校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用專心、恒心、匠心共同譜寫生物學科教育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