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大學近期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卻在教育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事兒越深入挖掘,越讓人感到氣憤難平,西華大學著實不再平靜。
曾幾何時,當劉清友擔任西華大學校長期間,校園里就因酷熱問題引發(fā)了學生們的強烈不滿。那是一個酷熱難耐的夏天,學生們被熾熱的高溫折磨得苦不堪言。在那悶熱的宿舍里,空氣仿佛都凝固了,每一絲呼吸都帶著滾燙的溫度。于是,學生們在校園墻這個相對自由的交流空間里集體發(fā)聲,一句“劉清友我要熱死了!咋還不安空調(diào)”,如同一聲驚雷,打破了校園表面的平靜。這簡單而直接的話語,飽含著學生們對改善住宿條件的急切渴望。
而如今,在學校的畢業(yè)典禮上,又出現(xiàn)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當領導們站在臺上時,學生們沖領導喊出“下來”。這一行為,與當年因酷熱在校園墻發(fā)聲的舉動如出一轍,“不給校長面子”儼然成了西華大學的一種特別現(xiàn)象。
去年校長講話時,臺下突然集體喊出“下來”,從當時的視頻里可以清晰地看見,領導的臉瞬間變得鐵青,那尷尬與憤怒的神情溢于言表。原本一場莊重而神圣的畢業(yè)典禮,卻因這突如其來的喊聲變得有些尷尬。很多人一開始以為這只是畢業(yè)生在畢業(yè)之際過于激動的表現(xiàn),但隨著后續(xù)的深入挖掘,才發(fā)現(xiàn)這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我們翻到2018年的舊聞時,更能感受到學生們對于改善住宿條件的迫切需求。當時,由于宿舍沒有安裝空調(diào),學生們集體在食堂門口舉橫幅抗議。橫幅上“劉校長,我們需要空調(diào)”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是學生們心中訴求的強烈吶喊。這不僅僅是一條橫幅,更是學生們對學校改善基礎設施的一種集體呼吁。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校園墻的留言,有學生曬出溫度計,上面清晰地顯示著“宿舍38℃,校長辦公室24℃”。如此巨大的溫差,讓學生們不禁感慨“這溫差是懂階級的”。在評論區(qū),一堆人跟帖,其中“建議校長來男生宿舍睡一晚體驗生活”的留言獲得了眾多學生的共鳴。學生們用這種略帶調(diào)侃卻又充滿無奈的方式,表達著對學校現(xiàn)狀的不滿。
為什么西華大學的學生如此“剛”呢?這一問題在西華校友群里引發(fā)了激烈的討論,群里可謂是吵翻了天。有一位15級的學長回憶道:“我們住頂樓那一屆,夏天熱得簡直無法忍受。晚上,整個宿舍就像一個巨大的蒸籠,根本無法入睡。無奈之下,我們只能在操場打地鋪,希望能在空曠的地方尋得一絲涼意。
有一次校長來視察,看到我們在操場的狼狽模樣,竟然說出‘心靜自然涼’這樣的話。當場就有學生懟他‘您心不靜是因為辦公室有空調(diào)吧’。”這句回懟,看似簡單直接,卻道出了學生們內(nèi)心的委屈與不滿。
其實,類似的空調(diào)問題并非只在西華大學出現(xiàn)過。就像鄭州大學之前也因空調(diào)問題引發(fā)過爭議。當時,學生們同樣對宿舍沒有空調(diào)的情況感到不滿,在校園里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然而,鄭州大學的校方展現(xiàn)出了積極的態(tài)度,他們及時召開座談會,認真傾聽學生們的訴求,并在三個月內(nèi)就完成了空調(diào)的安裝工作。如今,鄭州大學憑借其高效的處理方式和對學生需求的重視,成為了眾多學生口中“別人家的學校”,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反觀西華大學,這一系列事件使其在教育圈成了一個反面教材。有高校輔導員感慨道:“以前,在校園里學生見了領導都躲著走,態(tài)度十分恭敬。而現(xiàn)在,學生們敢當面提意見,這一轉(zhuǎn)變說明學生們的維權意識已經(jīng)覺醒。
他們不再愿意默默忍受不合理的待遇,而是勇敢地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然而,校方也應該深刻反思。與其一味地責怪學生不尊師重道,不如先從自身找原因。學校應該認真審視,看看空調(diào)是否已經(jīng)安裝到位,食堂的菜價是否合理,住宿條件是否得到了改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