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烏克蘭炮火連天,俄烏之間激戰正酣,兩國外交部又開始了罵戰。
罵戰的主題不是戰爭,而是圍繞一場葬禮——烏克蘭的“國父”克拉夫丘克在5月17日去世,烏克蘭為他舉行了國葬。
在國葬之中,澤連斯基評價他是國家的領導者,確定了烏克蘭的獨立,并得到世界的承認。
此舉引起俄羅斯的憤慨,俄羅斯外交部告知烏方,俄羅斯不會致以哀悼。高官別茲帕爾克直言:“克拉夫丘克是個陰謀家,他不配國葬,他要為今天的俄烏戰爭負責。”
對于和俄羅斯打過幾十年交道的政治家,俄方的評價確實有點殘忍。因為俄方認為,烏克蘭倒向西方的元兇就是克拉夫丘克,他是始作俑者。
其實,烏克蘭民間對這位“國父”的評價也不高,他任職期間,烏克蘭經濟一塌糊涂,外交上毫無建樹,更是推動了烏克蘭的全面廢核,自廢武功。
2006年退出政壇后,克拉夫丘克經常被問到包括蘇聯解體以及廢核的問題,這位老政客總是甩鍋給美國的老布什、俄羅斯的葉利欽。
唯有克拉夫丘克本人,在生前并不認為自己做得有多差。提起自己的退休待遇,克拉夫丘克甚至滿腹苦水,吐槽基輔政府“不道德”。
那么,克拉夫丘克是個什么樣的人?他在90年代初,都干了哪些大事兒?克拉夫丘克晚年過得如何?
【一】
克拉夫丘克:兒時,一片面包都是奢望
1991年的蘇聯解體,被普京稱為“人類史上最重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但其實在90年代初,獨聯體內的國家大都為蘇聯解體而歡呼雀躍。
因為在當年,蘇聯境內幾乎所有國家都覺得“我們被占便宜了”,俄羅斯覺得自己付出太多,烏克蘭也覺得自己付出太多,連高加索的一群小國,都覺得自己被剝削,讓外族人享受了。
除了中亞幾個窮哥們外,其他國家都是支持蘇聯立刻解體的,烏克蘭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尤其積極。當時56歲的克拉夫丘克,早已計劃好當總統,他和葉利欽是“解體派”的中堅力量。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烏克蘭族,1934年出生在烏西的日托米爾州一個普通農家。他的童年比較悲慘,父母從天災中剛剛逃出,一家人僅能溫飽,又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7歲的克拉夫丘克跟著父母逃難,一路逃亡東部。不久后,父親前往一線參戰,再也沒回來,后來按照烈士計算。
克拉夫丘克回憶當時,自己和母親饑腸轆轆,多吃一片面包都是奢望。
好在戰爭結束后,因為父親的犧牲,她們家庭被政府善待。克拉夫丘克回到家鄉繼續生活,在公立學校完成學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基輔大學。
克拉夫丘克在基輔大學經濟學專業讀書,在那個年代,蘇聯的經濟學不是培養經濟學家的,而是高級干部的搖籃。
因為特殊的“計劃經濟”制度,蘇聯的經濟學其實比較“哲學”,所以經濟學家比較熟悉意識形態、馬列哲學,在宣傳部和組織部都有較好的崗位。
克拉夫丘克就是去了宣傳部,1958年后在切爾諾維茨當了學校老師、宣傳干部,1960年就被調往基輔的烏共中央。
當時這種有高學歷的烈屬,很容易擔任黨政干部,克拉夫丘克后來一直留在中央,在宣傳部門工作,60年代擔任烏共中央秘書,70年代干到中央委員,1988年成為烏共中央二把手。
1990年,他擔任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這時候蘇聯行將就木,而克拉夫丘克就是堅定的解體派。
【二】
民族主義的領袖,斯拉夫的“叛徒”
對于蘇聯,克拉夫丘克的感情很復雜。
這個龐然大物,是他的“祖國”,但也帶來他和家族的痛苦——30年代初烏克蘭的天災人禍,戰爭的破壞,以及他后來仕途上看到的貪污腐敗,讓克拉夫丘克印象深刻。
毫無疑問,克拉夫丘克是個民族主義者,這也是后來俄羅斯政府抨擊他“背叛斯拉夫民族”的出發點。
在俄羅斯看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大家都是一家人。但克拉夫丘克認為烏克蘭應該是獨立的,而且高于俄羅斯,畢竟整個東羅斯人的文明誕生自烏克蘭草原,誕生在基輔。
所以當烏共第二書記時,克拉夫丘克就“搞小動作”,推動烏克蘭語的官方化。他還主張引入西歐的資本打開市場,這被烏克蘭的保守派官員視為背叛蘇聯。
與此同時,當時因為“切爾諾貝利事件”,烏克蘭民間對莫斯科非常不滿,民族主義爆棚。克拉夫丘克順應形勢,在1990年掌權后,和俄羅斯的葉利欽取得聯絡。
轉眼進入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爾巴喬夫被奪權,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宣布獨立。
1991年12月8日,克拉夫丘克和葉利欽,以及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克維奇,一起簽署了《別洛韋日協議》,宣判了蘇聯成為歷史。
這三個斯拉夫國家,是蘇聯的核心,他們三個要散伙兒,蘇聯就徹底沒戲了。
在簽協議時,其實葉利欽有很大的私心:他想讓克拉夫丘克再簽署一個協議,讓俄羅斯和烏克蘭組建“新聯盟”。
但是克拉夫丘克堅決不同意,他要烏克蘭徹底獨立,他要當的是國父,而不是小弟。
后來葉利欽退而求其次,想讓烏克蘭歸還克里米亞——這是當年赫魯曉夫從俄羅斯割給烏克蘭的。
結果克拉夫丘克還是不同意,甚至一開始連黑海艦隊基地塞瓦斯托波爾,都不愿意向俄羅斯開放。俄羅斯為了這個出海口,和烏克蘭政府鬧得很僵,兩國幾乎要動起手來。
而克拉夫丘克當時不怕俄羅斯,他曾說:“在蘇聯消失后,東歐必然有一個大國崛起,我覺得就是烏克蘭。”
他完全有這個自信,因為烏克蘭是個工農業發達的大國,坐擁廣闊黑土地,以及80多種礦產,本地還有大量蘇聯時代的重工業、研究所,水平不輸于西歐和美國。
更何況,烏克蘭還有核武器。
烏克蘭是蘇聯時期的軍事中心之一,部署著多個導彈部隊,截止1991年有170多枚可發射的戰略導彈,還有超過2000顆的戰術核彈。
按照和物理量算,烏克蘭是當時世界第三大有核國家,僅次于美俄。
靠著雄厚的家底,克拉夫丘克和美國合作,制定了經濟改革計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了貸款。
克拉夫丘克隨即開始“去俄化”,把烏克蘭語作為官方語言,修改教科書,還開始紀念30年代的災難。最后,他還表示愿意“回歸歐洲”,這都被俄羅斯政府斥為“叛徒”。
【三】
我承認沒干好,但我需要退休金
克拉夫丘克從西方要來了承諾,只要進行市場化改革,國家就能加入西方陣營,過上好日子。
而西方人給他開的藥方,叫“休克療法”。
一個“休克療法”,把蘇聯最重要的兩個成員俄羅斯、烏克蘭,都忽悠瘸了。
克拉夫丘克和葉利欽這對難兄難弟,都有雄心壯志,結果被2年“休克療法”折磨得差點亡國。
現在人們都知道俄羅斯當年很慘,其實烏克蘭更慘。
在1994年,也就是克拉夫丘克執政的最后一年,烏克蘭GDP創下下降20%的記錄,比俄羅斯嚴重幾倍。
受此影響,烏克蘭的貨幣貶值100倍,平均工資十幾美元,工人們開始主動離崗。加上葉利欽斷了能源,烏克蘭的工業大幅衰退,很多工廠被白菜價賣給西方人或本地寡頭。
克拉夫丘克在基輔政府總是讓人民“再等等”,西方的借款很快就到。但他不知道,其實老布什、克林頓,早給烏克蘭挖下了坑,那就是廢核。
老布什時代,美國就讓烏克蘭廢核,后來克林頓和葉利欽這對好朋友聯起手來,讓克拉夫丘克廢掉核武器,以換取數十億美金的貸款和補助。
這個廢核的結果,就是1994年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備忘錄》。
在這個條約中,美俄承諾給烏克蘭核保護傘,承諾給與資金、技術支持,以及長期貸款,克拉夫丘克當時已經被經濟危機搞得焦頭爛額,所以簽了字。
后來,烏克蘭讓俄羅斯拉走了數千顆核彈頭,在美國的監督下毀掉了核彈發射井,炸掉了導彈倉庫,還用挖掘機拆了圖160轟炸機。
搞完這些,烏克蘭等著拿錢,但克拉夫丘克沒等到葉利欽和克林頓兌現承諾,1994年他就下臺了。哪怕他搞了些小手段,他的得票率還是不如競爭者庫奇馬。
克拉夫丘克還在最高拉達當議員,可是身邊支持者寥寥無幾,他發現自己很快被遺忘了。
90年代末,美國和俄羅斯允諾的“支援”,兌現的寥寥無幾。烏克蘭獨立后的整整10年,GDP都是負增長,世界銀行甚至認為,烏克蘭的GDP比起蘇聯時期縮水一半以上。
這一切,都有克拉夫丘克的責任。
在最高拉達,克拉夫丘克是左翼政黨的成員,起初還想團結左翼,向總統位置發起沖擊。這一點跟俄羅斯的戈爾巴喬夫很像,兩人的結果也都相似,都在時代洪流里被人遺忘。
2006年,70多歲的克拉夫丘克離開了拉達,開始退休生活。
他經常撰寫文章,分析烏克蘭的內政和外交方針,還經常出現在各種慶典、婚禮,客串一下司儀。
他寫了兩本回憶錄,內容大差不差——給90年代的蕭條洗白,解釋自己的苦衷,這一點又跟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很像。
克拉夫丘克晚年最愁的,其實是自己的退休金不夠花。按照烏克蘭的法律,退休元首有退休金和安保待遇,但水平不高,克拉夫丘克的退休金折合人民幣大概四千五百元。
90年代末,烏克蘭的平均工資才兩三千人民幣,克拉夫丘克的退休收入不算太低,但對于一個國家元首,曾站在世界潮頭的領袖,這點錢太寒磣了。
- 他曾經對記者說:“現在的烏克蘭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有些人做點小事卻掙大錢,這不單純是錢的問題。”
克拉夫丘克最后的高光時刻,就是2020年被基輔政府任命為烏東問題的調停代表。他早在2014年就警告政府,要注意和俄羅斯爆發沖突,所以澤連斯基想當然認為“老總統是專業的”。
但事實恰好想法,克拉夫丘克沒有和俄羅斯達成什么靠譜的協議,他的調停徹底失敗。
俄烏戰爭爆后發不久,克拉夫丘克因病去世,去世前看到蘇聯的左膀右臂,兩個斯拉夫人的國家開戰,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參考資料:
1.《烏克蘭總統列·馬·克拉夫丘克》,吳建軍
2.《烏克蘭經濟危機的成因、后果和前景》,何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