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結婚,婆婆讓我送輛車,我:隨禮500,愛要不要!
“一家人不計較,計較就不是一家人。”
可誰來告訴我,憑什么把我們的拼死拼活,變成別人婚宴上的風光道具?
我叫趙妍,38歲,市里一家銀行任職主管,嫁給林衛強已經十年,我們育有一兒一女,小日子雖然談不上富裕,但好歹算得上自給自足。
婆婆王淑琴住在我們家隔壁,公公早些年去世,小叔子林衛民比丈夫小八歲,大學沒上完就回家擺攤,日子晃晃悠悠。
可在婆婆心里,小的才是命根子,什么事都要偏向他。
這事發生在今年春節過后,小叔子突然傳來喜訊:要結婚了!婆婆喜得眉開眼笑,張羅著彩禮、裝修、婚宴安排,還一天一個電話地到我們家催“辦件大事”。
終于有天晚上,婆婆拎著兩個橘子坐在我家沙發上,臉堆笑花:“妍啊,你哥結婚,咱家這么多年你和衛強混得最出色,給他添輛車吧,也不求多好的,七八萬塊能落地那種就行。”
我以為我聽錯了:“媽,您說——我們送輛車?”
“嗯啊,親戚朋友都看著呢,說是哥嫂送的,排面上也過得去。以后衛民混得好了,自然不會虧你們。”
我端著水杯的手僵在半空,心里卻冒出火來。
晚飯后我和丈夫攤牌:“你弟結婚,我們隨禮五百就夠了,一輛車就算了吧。他自己開店也賺錢,你媽不是一天嘴里說衛民最能干嗎?”
丈夫低頭悶聲沒說話,我不等他開口:“我就問你一句,咱孩子上培訓班的錢還欠著,咱家房貸還有五年,咱自己換車都沒動彈呢,這份‘哥嫂情誼’,咱真得這么重嗎?”
他嘆了口氣,輕聲說:“我支持你,不送車。”
第三天婆婆來我家,聽我直接說出“隨禮五百,愛要不要”,她臉一紅,啪地把橘子扔在桌上:“這五百你自己收著吧,丟不丟人!你小叔子結婚,你當嫂子的就這樣打發?太涼了!”
我笑著說:“我弟結婚,您送了什么?人情不是敲門磚,撐不起自家門風的事,我們不湊。”
婆婆一跺腳走了。
小叔子婚禮那天,我們兩口子穿得體面到場,紅封信里一張五百塊的新鈔,沒一字貶低,也沒半句奉承。席間有人問:“你嫂子沒表示大禮啊?”
小叔子憋了半天說:“她也不容易,兩個孩子要花錢,哥嫂還是好人。”
我聞言一愣,望著那個平時嘴硬的小叔,心里反倒生出一點酸意。
婚禮結束當天晚上,婆婆突然拎著幾斤豬肉站在我家門口:“妍啊,我想了想,是我說話太沖了。車的事……我不該逼你。”
我望著她那皺皺的眼角,心沒再冷:“媽,咱們都是一家人。您要是記得‘一家人不是用來算計的’,我們怎么都行。”
“敬酒不怕小杯,親情不怕淺禮。”
家不是講排面的舞臺,親情不是換車的籌碼。
做人得有分寸,做親家更該有良心。
別把親人的踏實,當成你伸手的借口。
人情不是債,講究是心,不是攀比出的風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