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團隊毅叔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國防部長會議上,一場看似常規的雙邊會晤,卻在全球媒體的聚光燈下激起了層層漣漪。
中方國防部長與巴基斯坦防長阿西夫舉行了深度會談。會后,阿西夫部長在面對各國記者時,用一個清晰而有力的聲明,為中巴關系再添新注腳:巴基斯坦將與中國“進一步深化防務領域的務實合作”。
話音剛落,現場的印度記者們幾乎是本能地交換著眼神,空氣中瞬間充滿了猜測與不安。隨后,印度各大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而來,字里行間都寫滿了同一個問題:這“深化”的背后,是不是意味著傳聞已久的“鶻鷹”即將落戶巴基斯坦?
印度知名財經媒體《鑄幣報》(Mint)等分析稱,阿西夫部長選擇在全球矚目的多邊場合公開宣布此事,并再次強調中國是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戰略合作伙伴與鐵桿兄弟”,強調中國是巴基斯坦的“朋友、兄弟”,還強調雙方將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這絕非簡單的外交辭令。這番表態,意在告訴世界,中巴的防務合作,擁有牢固的政治互信作為根基,其深度與廣度,遠超外界想象。
這種猜測并非空穴來風。近幾個月,關于巴基斯坦空軍計劃引進中國第五代隱身戰斗機殲-35(FC-31“鶻鷹”)的討論,早已從軍迷論壇蔓延至巴國官方層面。巴基斯坦前空軍參謀長在公開講話中就曾明確表達了對這款戰機的濃厚興趣,認為它將是改變南亞次大陸空中力量平衡的“關鍵先生”。
(圖片說明:被漆成綠色的殲-35戰斗機,其出口型號FC-31備受國際關注)
相比之下,印度的五代機之路則顯得步履蹣跚。盡管印度空軍不斷向全球的軍火巨頭們拋出橄欖枝,從美國的F-35到俄羅斯的蘇-57,緋聞對象換了一個又一個,但至今仍未有實質性進展。其國產的“先進中型戰機”(AMCA)項目,更是受困于發動機等核心技術的瓶頸,首飛之日遙遙無期。
此消彼長之下,巴基斯坦任何關于先進軍備的風吹草動,都足以觸動新德里最敏感的神經。因此,當阿西夫部長的表態傳來,印度媒體的集體“破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在我們看來,印度方面或許有些反應過度了。
首先,中巴之間的防務合作,向來是地區穩定的“壓艙石”,而非“點火器”。從“梟龍”戰機的聯合研制,到054A/P型護衛艦的陸續交付,再到“海洋衛士”系列聯合軍演的常態化,中巴合作的透明度與穩定性有目共睹。這種合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旨在共同維護地區和平,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
其次,關于殲-35的出口問題,中方的態度也早已在各大國際航展上明確展示。作為一款面向全球市場的新一代戰機,我們歡迎任何符合國際法、懷有真誠合作意愿的伙伴前來洽談。這是一種商業行為,更是一種開放與自信的體現。巴基斯坦若有意向,雙方循序漸進地展開接觸與談判,合情合理。
說到底,真正讓某些人“心里有鬼”的,恐怕還是其自身的所作所為。
就在不久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高調宣布成功試射了射程覆蓋周邊多國的“烈火-5”型洲際彈道導彈,并宣稱其具備分導式多彈頭(MIRV)技術。這種不斷升級戰略威懾力量,謀求絕對軍事優勢的舉動,才是加劇地區軍備競賽的根源。
反觀自身,印度與其過度解讀鄰國間的正常防務合作,不如多花些心思審視自己的“雙標”行為與對抗性思維。一個國家真正的安全感,源于與鄰為善、互信合作,而非建立在猜忌與軍備競賽的沙丘之上。
畢竟,真正想促進地區和平與發展的人,眼睛里看到的是機遇與合作;而心里總想著對抗的人,看誰都像是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