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南泥灣
管恒慶
陜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
學習南泥灣
處處是江南
又戰斗來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們走向前
鮮花送模范
一首《南泥灣》,唱響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南泥灣大生產,一段永遠不老的傳說。
南泥灣原名爛泥灣,是一個荒無人煙野獸出沒的地方。1941年,王震旅長率領三五九旅官兵高唱“一把镢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戰歌,浩浩蕩蕩開進南泥灣,開始了“背槍上戰場,荷鋤到田頭”的墾荒屯田大生產運動。正是用這一把把老镢頭,三五九旅官兵開出了萬畝良田,使昔日的爛泥灣變成了賽江南的米糧倉。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陜甘寧地區面臨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挑釁以及經濟封鎖。國民黨停發了八路軍的軍餉和被服等物資,斷絕對邊區的一切外援,揚言“不讓一粒糧、一尺布進入邊區”,想借機“困死”我們,“餓死”我們。另外,邊區當時遇到連續幾年的自然災害。這是抗戰以來最艱苦的時期,也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困難的時期。毛主席認為不能等、不能靠,唯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1940年,朱德總司令來到延安自然科學院,邀請十多位專家騎馬奔赴南泥灣的次生林區,對當地生態和可開發的區域作了詳盡勘察;同時,他還拜訪請教當地老農,詢問了一些具體細節情況。朱總司令親自實地勘察南泥灣八次,深入調查研究,為成功開發南泥灣準備了一份可行性報告。
初進南泥灣,迎接三五九旅官兵的是一個個困難的考驗。沒有房子住,用樹枝搭建草棚,依山崖挖窯洞;糧食不夠吃,上山挖野菜、采蘑菇、打野味充饑;沒有工具,到處找廢鐵自己造。王震說:“上至旅長,下至馬夫,一律參加勞動,不使一個人站在生產線之外。”王震身為旅長,帶頭勞動,雙手打滿了血泡。他同戰士打成一片,親自殺豬,炒菜給戰士們吃。國際著名記者愛潑斯坦直言,“手上長滿了繭子”的王震將軍,“像個莊稼人”,“身上沒有任何顯示軍階的標志,看上去同一個普通的士兵一樣。”只有一只胳膊的團政委左齊不能掄镢頭開荒,就給大家挑水送飯。
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極大地鼓舞了戰士的士氣,振奮了戰士的心靈,并且轉化為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產力。
飼養豬牛羊雞鵝鴨等家畜家禽,滿足了大家吃肉的需求。三五九旅官兵開動腦筋,種水稻,開商店,辦合作社,搞多種經營,堅持農工商并舉,出色地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任務。他們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毛主席稱三五九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稱贊王震“有創造精神”。
很想去南泥灣走一走,看一看,直到我退休后才完成這一夙愿。2023年9月10日上午,我們來到了南泥灣。天清氣朗,風和日麗。遠處山巒如黛,郁郁蒼蒼;近看稻浪起伏,一片金黃。南泥灣廣場,一幅巨大的立體黨徽矗立著,側看像黃鐘大呂。三五九旅將士們一切行動聽黨指揮,表現出“對黨的忠誠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念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勝利完成保衛黨中央發展大生產的艱巨任務,被八路軍總部授予“模范黨軍”錦旗。
綠色草坪邊的一塊長方形匾額上,書寫著南泥灣精神,我們認真觀看,細細品味:
南泥灣精神的核心和本質就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三五九旅官兵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正是在開荒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南泥灣精神。
南泥灣精神不只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而且是一種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有以朱德等同志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調查研究工作為前提,黨中央毛主席的“南泥灣政策”才有科學基礎。
三五九旅是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進行南泥灣開荒生產運動的,但充滿革命樂觀主義與英雄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不會被任何困難嚇倒的。大生產運動中體現出來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官兵平等、上下一致、共渡難關的優良作風,同樣是南泥灣精神的重要內容。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不只是一種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以苦為樂、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而是一種勇于創造、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
正當我們聚精會神沉浸在南泥灣精神之中,腦海里浮現出三五九旅將士們開荒種地情景時,廣場上喇叭傳來了《再唱南泥灣》的優美歌聲:
有一首歌謠名叫南泥灣
那旋律豪情滿懷悠揚婉轉
花籃的花兒香飄滿山
英雄的故事流傳延水河畔
再唱南泥灣不忘苦和難
嘗一口小米飯味道香又甜
再唱南泥灣清水孱孱
盛開的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寫一首歌謠再唱南泥灣
這旋律魂牽夢繞在我心田
窯洞的燈火把我溫暖
激情的腰鼓不忘苦和難
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我們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
當前,國際風云變幻莫測,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局部戰爭疊加沖擊。再唱南泥灣,創新創業創特色,殫精極慮謀發展,增強信心,踔厲奮發,我們就一定能有不竭的動力源泉,雄厚底氣,朝著民族復興的目標勇往直前!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管恒慶(網名管管,副高職稱,教育工作者;網絡作家,近年發表散文、詩歌50余萬字。著有《隨感集》《美迪集》《故鄉情緣》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