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年輕貌美的彈唱藝人潘素苦苦哀求37歲的張伯駒:“帶我走吧,我是清白之身!”張伯駒掏出錢為她贖身,書場老板卻說:“晚了,她已經被帶走了!”
“你這個黑心商人,她在這里賣藝謀生,你卻膽大妄為隨意處置,不怕警察嗎!”
張伯駒心焦如焚,潘素一個弱女子,在這些魯莽之人手中還不知要遭受怎樣的委屈,他無論如何也要將潘素找回來。
老板這會兒也是頭大,他不過是個生意人,開間書場請幾個藝人招攬客人。潘素確實人長得漂亮彈琴也好,吸引了許多觀眾,是書場賺錢的門臉,做生意以利益為先,他還痛心失去搖錢樹呢。
“張公子,我這兒從開門第一天就和氣生財,您找我要潘素,那是找錯人了,潘素她也不是我這兒的人啊!”
說起自己的委屈,書場老板哭喪著一張臉,開始給張伯駒大訴苦水,這里面牽扯到的人,沒有一個是他惹得起的。
潘素出身蘇州望族,家世顯赫,母親從小給她請名師教授,學習琴棋書畫,潘素雙手靈巧,既能妙筆生花,又能彈得一手好琴。
花無百日好,潘素的母親去世后,繼母卻容不下潘素在家里當大小姐,要她出去賺錢補貼家用,潘素不得已到上海書場,彈琴賣唱。
大家小姐淪落至此,潘素的內心是悲憤的,可惜她人微言輕,只能暫時忍受這種不堪的境遇。
潘素逐漸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轉眼間就到了嫁人的年紀,家里想要借潘素攀附權勢,于是想要撮合潘素嫁給一個國民黨軍官。
此時潘素是身不由己,多年來的隱忍和不甘,都融進了琴聲中,打動了民國才子張伯駒。張伯駒由一個世交介紹,認識了潘素,從此一見傾心,念念不忘。
才子佳人心心相印,潘素對張伯駒說了自己的處境,請求張伯駒救她出火坑,張伯駒哪里忍心讓愛人委屈,縱使千難萬險,他也要去闖一闖。
張伯駒憐惜潘素被迫彈琴賣藝,于是決心自己掏錢,解除書場和潘素的雇傭關系,然后再去找潘家提親。
哪知他晚了一步,書場老板說潘素家里來人,將她二話不說帶走了,聽說不日就要結婚了。張伯駒大為吃驚,馬上到處尋找潘素。
張伯駒家大業(yè)大,找一個人不是難事,張伯駒很快打聽到,潘素雖然被帶走,但是那些人也害怕事情鬧大,因此只是想等張伯駒忘記這件事情。
不過張伯駒不是什么風流浪子,他對潘素情真意切,是真心想迎娶這位柔弱但堅強的女子。張伯駒人脈很廣,打點了幾處關系,托人跟潘家人說情,順利改變了潘家的心意。
潘家是蘇州大戶,在上海根基不深,家道中落后便開始想方法重振家族,這才起了想要用潘素聯(lián)姻的想法。
見張伯駒對潘素情根深種,潘家人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歸宿,因此便不再逼迫潘素,潘素和張伯駒終于能自由交往。
兩人之前情深緣淺,對彼此了解不多,經歷一番波折之后,張伯駒和潘素發(fā)現(xiàn)二人志趣相同,都喜歡寄情山水,游覽園林名勝,追求超然的智慧。
不久后,兩人便約定結婚。潘素最喜歡的就是家鄉(xiāng)蘇州風景,張伯駒特意帶著潘素到蘇州晚婚,兩人結婚后就游覽蘇州的山水,在那些歷朝歷代名士留下足跡的地方,也有張伯駒和潘素相互依偎的身影。
喜歡佛經的二人,一起去拜訪了印光法師,成為佛門的同道中人,他們不僅是張伯駒和潘素,還有了慧起和慧素的法號。
潘素重新開始學習繪畫,在自己熱愛的藝術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張伯駒是潘素最大的鑒賞者,他陪著潘素遍訪名山大川,看著潘素畫下恢弘的山河氣勢。
張伯駒家里收藏了很多名家真跡,這些書畫真跡,讓潘素的繪畫技巧更上一層樓,她的山水畫很有名氣,曾經和張大千合作,創(chuàng)作工筆山水畫。
在潘素的畫作中,有一枚印章記錄了潘素和張伯駒相守半個世紀的深情,那是張伯駒專門請名家刻印的,兩人一人一枚,象征著二人愛情。
張伯駒喜愛收藏,潘素喜愛作畫,二人相輔相成,在藝術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資料:以求真之心寫至真之人.中華首龍網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