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5年6月21日凌晨,一場代號為“午夜鐵錘”(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隱秘空襲打破了中東上空的寂靜。7架美國空軍B-2“幽靈”隱身戰略轟炸機悄然進入伊朗領空,向伊朗福爾多(Fordow)核設施投下14枚MOP(GBU-57)巨型鉆地彈。
這一行動被美國五角大樓稱為“十五年計劃的最終一擊”,也是迄今為止最精密、最深度的地下目標打擊之一。然而,CNN等媒體卻一度質疑其效果有限,引發外界議論。6月26日,美國國防部召開詳細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次行動的全過程,揭示了一場持續15年的縝密布局。
一、起點:15年前盯上福爾多
2009年,美國通過衛星圖像與情報監測,發現伊朗在福爾多山區正在進行一項秘密的地下建設工程。這一異常立刻引起了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威脅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 DTRA)的警覺。
DTRA是美國政府專門研究全球深埋地下目標的權威機構,其核心任務就是為摧毀像福爾多這樣的高價值目標提供戰術解決方案。
兩名DTRA官員被指派執行這一秘密監控任務,從此他們的生活被福爾多徹底改變。每天清晨喝完咖啡之后,他們的工作就是分析伊朗人在山體內如何施工、如何處理挖出的土方、使用了哪些建材、建材來源自哪里。
所有進入和離開福爾多的車輛與物資都在他們的監控之下,甚至在睡夢中他們都在思考這座地下設施的每一個細節。
從設施結構、電力系統、通風井到離心機設備,美國情報機關掌握了福爾多的一切。他們得出一個明確結論:在山體深處修建多層地下掩體,安裝離心機,絕非和平用途。伊朗的目的,就是制造核武器。
二、技術難題:當時沒有任何武器能摧毀它
盡管掌握了足夠情報,但美國卻面臨一個殘酷現實——現有任何一款武器都無法摧毀福爾多。該設施建于山體之中,掩體厚度達數十米,抗打擊能力極強。常規炸彈在這里幾乎無用。這一技術瓶頸催生了一項全新的研發任務:制造能夠擊穿堅硬地層并在深處爆炸的鉆地武器。
于是,美國空軍與波音公司聯合啟動了GBU-57 MOP(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巨型鉆地彈的研制工作。
該彈重達3萬磅(約13.6噸),彈體由特種鋼打造,具備極強穿透力,可穿透超過60米混凝土后,在目標內部引爆。通過GPS制導系統,MOP能精準命中地面或地下目標。
自2007年在白沙導彈靶場完成首次測試后,MOP經歷了數百次實彈投放、反復模型仿真與修正。至2010年,美國空軍正式接收首批MOP,并將B-2轟炸機改造為其唯一載具,每架可攜帶兩枚。2013年起,B-2與MOP的系統整合工作完成,美國逐步建成實戰部署能力。
三、襲擊展開:“午夜鐵錘”行動
2025年6月21日凌晨,代號為“午夜鐵錘”的行動正式啟動。7架B-2轟炸機從不公開的基地起飛,長途飛越中東,于福爾多核設施上空投下14枚MOP炸彈。其中6架B-2各攜帶2枚鉆地彈,主要攻擊福爾多的兩個大型通風井。
通風井為何是重點目標?原來,福爾多的核心設施依賴這兩組通風井進行氣體交換和環境控制。每組由3個豎井匯合構成,美國早在2008年就掌握了其結構照片,并持續跟蹤施工情況。
伊朗人曾試圖用混凝土封堵通風井,掩蓋其存在,但美國情報早已洞悉其意圖。攻擊計劃極具策略性:第一枚鉆地彈用于摧毀混凝土掩體,隨后其余5枚以每秒超300米的速度貫穿豎井,最終在離心機大廳內部爆炸,利用沖擊波、爆炸力與破片實現對地下設施的全面摧毀。
四、戰果評估:爆炸與沖擊撕裂核心目標
美國參聯會主席凱恩將軍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這次行動共投下12枚MOP炸彈,全部命中通風井核心位置。由于MOP是穿透后爆炸的武器,地面看不到典型的彈坑,但地下卻是“白晝般明亮”的劇烈爆炸。
凱恩將軍強調,爆炸與沖擊波是這次任務的主要毀傷機制,它們在封閉的隧道中產生巨大的過壓與震蕩,足以摧毀所有核心硬件。離心機作為精密設備,在這種環境下幾乎無一幸免。
根據美國國防部建模與模擬分析,這些爆炸在功能區域造成了毀滅性破壞。紐約時報之后援引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的確認稱,福爾多核設施“離心機已經完全無法運行”,伊朗核計劃遭到“巨大損害”。
五、總結:一場15年謀劃的精準打擊
這場空襲并非倉促作戰,而是一場跨越三屆美國政府、歷時15年、動用整個軍工系統與情報體系的戰略行動。從2009年第一張衛星圖像開始,到2025年午夜的鉆地爆炸,美國完成了一次幾乎教科書式的“斬首”行動。
執行任務的兩名DTRA分析員,15年來全情投入,不能對外泄露一字。他們不但跟蹤目標、參與模型建模,還協助武器研發與戰術演練。凱恩將軍在發布會上動情表示:“他們的工作已經改變了世界。”
這場“午夜鐵錘”行動,向世界展示了現代戰爭中情報、武器、技術與戰略的極致融合。它也對伊朗核計劃造成了近乎決定性的打擊。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伊朗將被迫重估其核發展路徑。
結語
從情報發現到精準摧毀,從科研開發到作戰執行,美國對福爾多的打擊代表了一個國家級系統工程的勝利。在這個過程中,情報人員、武器設計者、測試工程師、飛行員、戰術規劃師,共同構成了這場行動背后的“國家機器”。
對于世界來說,這既是一次軍事奇跡,也是地緣政治的新篇章。福爾多的廢墟,不僅是伊朗核野心的暫時終點,也成為全球核擴散治理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未來是否會重演類似行動,取決于各國如何理解這15年的隱秘較量,以及它所傳遞的戰略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