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一句話讓印媒集體破防!最近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青島與中國防長董軍的會晤,堪稱中印邊境博弈的戲劇性轉折。這場發生在上合組織防長會議間隙的對話,讓印度輿論場炸開了鍋 —— 辛格那句 “希望為解決邊境問題、劃定邊界達成永久解決方案”,被《印度時報》等媒體稱為 “歷史性讓步”,甚至有反對派議員指責莫迪政府 “割讓領土”。
這事兒得從辛格訪華的背景說起。6 月 25 日至 26 日,印度派出史上最高規格代表團參加青島會議,辛格不僅率隊參會,還罕見地在會前主動與中國防長舉行雙邊會談。
這種 “高配” 安排背后,是印度近期面臨的內外交困: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反對黨揪住印巴沖突中的表現不放;國際上,美國在印太戰略中的口惠而實不至,讓莫迪政府意識到,必須在對華關系上尋找突破口。
辛格的表態之所以引發震動,是因為印度此前一直回避 “永久解決方案” 的提法。過去五年間,中印雖舉行了 18 輪軍長級會談,但印度始終將邊界問題與 “主權尊嚴” 捆綁,甚至在 2024 年單方面在藏南地區搞所謂 “發展項目”。
如今辛格主動提出 “永久解決”,相當于打破了印度自 2020 年加勒萬河谷沖突以來的強硬敘事。有印度戰略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轉變與中國在邊境地區的基建突破密切相關 —— 解放軍近年在拉達克地區建成的公路網絡,讓印軍 “以空間換時間” 的戰術徹底失效。
不過,辛格的讓步并非毫無保留。在青島會議上,印度以 “反恐立場未被體現” 為由,拒絕簽署上合組織聯合聲明,這種 “邊談邊抗” 的策略,暴露了新德里的戰略搖擺。
更值得玩味的是,辛格前腳剛與董軍握手,后腳印度外交部就放出風聲,稱 “邊境地區仍需加強防御”。這種矛盾姿態,折射出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與務實外交的激烈博弈。
事實上,辛格的表態更像是莫迪政府的權宜之計。隨著 2025 年中印建交 75 周年臨近,雙方都在釋放緩和信號:中方同意恢復直航,印度則默許中國企業參與其北部邦的基建項目。
但骨子里,印度并未放棄 “等距外交”—— 就在辛格訪華的同時,印度海軍與美軍在安達曼群島舉行聯合軍演,這種 “腳踏兩條船” 的做法,讓邊境問題的解決充滿變數。
對中國而言,辛格的表態是一個積極信號,但遠非終點。中方始終強調,邊界問題不應成為雙邊關系的 “天花板”。從王毅外長與多瓦爾的會晤,到中印邊境事務磋商機制的重啟,中國正以 “穩” 字當頭,推動雙方在 “互為發展機遇” 的軌道上行進。
而印度若真想抓住機遇,或許該學學巴基斯坦的做法 —— 在青島會議上,巴方主動提出與中國共建 “邊境經濟走廊”,這種務實態度,顯然比空泛的 “永久解決方案” 更具建設性。
這場博弈的關鍵,在于印度能否真正放下 “有聲有色大國” 的身段。當辛格在青島說出 “永久解決方案” 時,印度媒體的破防反應,恰恰暴露了其內心的虛弱。
畢竟,在高原上堆砌再多的帳篷,也抵不過中國工程師修出的公路;在國際場合喊再響的口號,也不如實實在在的經貿合作來得解渴。
中印關系的未來,或許就藏在辛格那句被印媒反復咀嚼的表態里 —— 是繼續 “雷聲大雨點小”,還是真正邁出和解的步伐,莫迪政府的下一步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