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6月23日特朗普高調宣稱伊以達成全面停火,可不到24小時,伊朗外長深夜致電中國外長王毅,這通緊急通話背后藏著啥?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喊出停火時,估計不少人覺得中東火藥桶能歇口氣了。哪成想,停火協議生效剛1小時,以色列就以“伊朗違反協議”為由,又對德黑蘭發動空襲。但伊朗方面拍著胸脯說,自己壓根沒在停火后動手。
哈梅內伊(資料圖)
這里面的道道得掰扯清楚。首先,這協議就是口頭說說,連張正式文件都沒有,美以想推翻就推翻,跟鬧著玩似的。其次,協議咋實施全是美以說了算,沒有任何監督機制,伊朗這邊根本沒話語權。最重要的是,伊以之間的信任早就碎成渣了——之前美國帶著以色列搞突襲,伊朗能信他們才怪。
就說6月21日那次吧,美軍6架B - 2轟炸機對著伊朗核設施扔了14枚GBU - 57鉆地彈,號稱耗資37億美元摧毀核威脅。結果伊朗一統計,就3號入口塌了15米,修修才花3800萬美元,而且提前72小時就把4128公斤20%豐度濃縮鈾轉移了。美國這頓操作,咋看都像雷聲大雨點小。
伊朗急吼吼給中國打電話,可不是隨便選的。你看啊,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是上合組織核心成員、金磚國家創始國,這三重身份在中東能分量不輕。而且之前沖突剛爆發時,中國就率先在聯合國譴責以色列,還帶著一批國家聲討,伊朗心里門兒清——中國說話有分量,還講公道。
伊以沖突(資料圖)
更關鍵的是,伊朗現在面臨的局面太棘手了。他們60%的財政收入靠石油出口,每天110萬桶原油得從霍爾木茲海峽過。可這海峽一半航道在阿曼領海,沙特和阿聯酋的繞行管道都緊急啟用了,伊朗要是封鎖海峽,油價能飆到150美元,但自己經濟也得崩。這種情況下,伊朗想停火又怕被美以坑,只能找個信得過的大國撐腰。
還有個細節得提提。美軍空襲前三天,王毅外長一天就接了伊朗、以色列、埃及、阿曼四國電話,這架勢明擺著中國在中東事務里是關鍵角色。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特意點出中國這三重身份,就是想把“求助信號”發得更明白些。
面對伊朗的求助,中國沒含糊,但也不是空口說白話。王毅外長在電話里說得很清楚:中國支持伊朗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真正的停火得建立在公平基礎上,不能靠威脅和欺騙。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主權”和“安全”倆關鍵詞,直接戳中伊朗的核心訴求——反對美國動不動就搞軍事打擊。
光表態還不夠,中國馬上甩出實際行動。一方面,聯合俄羅斯、巴基斯坦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于伊朗局勢的決議草案,核心就是“可持續性停火”。另一方面,在聯合國會議上,中國代表直接懟西方雙重標準:“任何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同時力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這兩手抓的操作,既給了伊朗實實在在的支持,又把國際規則亮在了臺面上。
還有個細節值得琢磨。6月中旬,中國剛完成在伊朗的大規模撤僑,緊接著就啟動外長級通話。這種“人員撤離+政治斡旋”的模式,跟2023年蘇丹撤僑時如出一轍,明擺著是對局勢惡化有預判,提前把后路鋪好了。王毅在電話里還特意感謝伊朗協助撤僑,這一來二去,信任基礎就打牢了。
美國這次在中東的操作,其實挺糾結的。他們怕伊朗真有核武器,可打擊核設施又怕引發六氟化鈾泄漏,威脅波斯灣幾千萬人;要是伊朗沒核武器,美國又得背侵略的罵名。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還放話“已有國家向伊朗提供核彈頭”,這可把特朗普急壞了,在G7峰會都提前離場,連續三次叫停內塔尼亞胡的軍事計劃,派到中東的F - 22和航母都成了擺設。
聯合國(資料圖)
中國呢,則是走“和平建構者”的路子。王毅提出的“四點主張”——停火止戰、保護平民、對話談判、國際促和,已經被譯成六國文字分發。跟美國動不動就扔炸彈相比,中國更愿意拉著大家坐下來談。而且中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伊朗又是中伊25年合作協議的關鍵方,中國維護這里的穩定,也是保障自己的能源通道安全。
這場伊以沖突,表面看是兩個國家的事,背后其實是大國博弈的縮影。中國這通來電接得及時,回應得也漂亮,既展現了大國擔當,又守住了公平正義的底線。在中東這片動蕩的土地上,中國能不能成為“勸和促談”的壓艙石,咱們不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