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這店里的師傅,刀工了得!“篤篤篤”,鴨子在刀下被劈開兩半;“嚓嚓嚓”,轉(zhuǎn)眼就成勻稱肉塊。后頭那燒味檔口可熱鬧了:五花腩烤得金黃酥脆,皮兒鼓起小泡泡,看著就想戳;叉燒裹著深紅色糖漿,亮堂堂的,邊兒還帶著焦香。
燒鵝燒鴨就更不用說了,泛著銅光,掛在鉤子上,像一排排剛出爐的“小太陽”。師傅一通忙活:砍、剁、切、片,碼在熱騰騰的米飯上,“嘩啦”澆勺蜜汁!服務(wù)員一端上來,我這兩筷子早就等不及了!嘖,這熱氣裹著肉香,神仙站跟前也得咽口水!
甭管中國人老外,都好這口兒!為啥?因?yàn)槔贤庖灿X得親切啊,誰家不吃烤肉烤雞?但這燒味,可跟當(dāng)年為了討好英國人搞出來的糖醋肉球不一樣,這可是根正苗紅的嶺南出品!叉燒(Cha Siu),打香港、廣東漂過來的,算“燒味家族”(烤肉烤禽類)的當(dāng)家花旦
不過嘛,在中國吃了幾十年后,我發(fā)現(xiàn)個事兒:咱中國啊,在家自個兒烤肉?那是極少!早年間,家里別說烤箱,好多飯館都沒有!川菜菜譜里壓根兒沒有“燒烤”這門課!(現(xiàn)在好些館子也未必有那玩意兒)這活計(jì),是烤鴨師傅、燒味大佬們的專屬!想吃烤肉?下館子或熟食店買唄,回家跟自家炒的青菜一配,齊活!
想想咱的傳統(tǒng)做法:蒸包子、煮面條、灶頭上炒菜……幾千年來,核心就是一口鍋,一把火!老外講究的啥Sunday Roast(大塊烤肉配土豆布丁),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就是個新鮮勁兒!中國人啊,大部分地方,就認(rèn)熟食!
說到叉燒這名字,“叉”是啥?是以前烤大肉用的大家伙!咱老祖宗也會烤東西。兩千年前的《禮記》里,記載一道“炮豚”:小乳豬掏空肚兒,塞棗兒,裹草簾子抹泥巴燒,完了還得下油炸,切片隔水燉三天三夜!這玩意兒,就是現(xiàn)在廣東烤乳豬的老祖宗!
逢年過節(jié)祭祖,它還是重頭戲,皮能脆出響兒!(現(xiàn)在擺盤還給豬眼窩放倆小紅燈,怪有儀式感的)早先這小豬仔,可是真用大鐵叉挑著,在炭火上慢悠悠轉(zhuǎn)圈烤熟的。為啥現(xiàn)在叫“蜜汁叉燒”還保留個“叉”字?就是點(diǎn)明它的烤法根子嘛!
說到這“烤”,得提一嘴。四川的烹飪課本開篇就講:人學(xué)會控制火,才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人時(shí)代!這觀念,刻在中國人的骨子里的!古人認(rèn)為,生吃的叫“生番”,吃熟食的才算“熟番”,才算進(jìn)了文明門!烹飪(尤其是用火),是把咱跟野蠻鄰居區(qū)分開的關(guān)鍵!(據(jù)說漢朝還有人建議用烤肉當(dāng)“美食炮彈”去感化邊疆民族呢,這“軟實(shí)力”玩得溜!)為啥?當(dāng)中國人,當(dāng)文明人,核心就得是——吃熟的!用火用調(diào)料改造食材!
現(xiàn)在大都市雖然也有生魚片沙拉了,但在多數(shù)中國人眼里,肉和大部分菜,必須見火!生食?很多人還是打怵!我那幾位川味大廚朋友去美國學(xué)府交流,天天面對花花綠綠的沙拉自助餐,吃了幾天,臉都綠了,最后嚷嚷:“再吃生葉子,我他媽真要變野人了!”可見這觀念多深!
回過頭來看叉燒。那一條條掛著烤的肉,在高溫下滋滋冒油,發(fā)生奇妙的“美拉德反應(yīng)”,香氣四溢!中文里形容這味道叫“香”,但意義比“香”字豐富多了。這“香”,還連著供奉神靈的“香火”味兒!
古人覺得,食物的香氣不僅迷人,還能勾搭天上的神仙祖宗,求保佑!(祭祀時(shí)給神仙準(zhǔn)備的供品,那必須比人吃的更豪華,生怕神仙不夠滿意)在中國人看來,烹飪啊,不僅是填肚子保健康,更是溝通天地神仙的大事!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嘛!
所以你看,過去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保證祭祀!祭品那叫一個講究,得專人養(yǎng)牲口、種糧食、掌廚!排場大的時(shí)候,光給全國三百個廟宇準(zhǔn)備祭祀食物的就上萬人!(現(xiàn)在去曲阜孔廟、北京天壇,還能看到當(dāng)年做神膳的“神廚”)國家級的祭祀后來沒了,但民間用食物祭拜祖宗神仙的風(fēng)俗一直在。
我零幾年在湖南鄉(xiāng)下過年,看朋友老爸祭祖又拜土地神,桌上臘豬頭臘魚、柚子豆腐、酒水齊全,磕頭燒紙放鞭炮,熱鬧得很!香港喪葬鋪里還賣紙做的燒鴨點(diǎn)心呢,意思到了就行!食物香氣通神鬼人間,這事兒,味兒一直沒散!早些年某些高檔酒樓為啥火?某種程度上也是在“供奉”人間各路“神仙”呢,懂的都懂!
對老外來說,一大塊烤肉可能就是飲食巔峰了(牛排、圣誕火雞啥的),但對咱中國人,烤只是起點(diǎn)!后來鍋碗瓢盆家伙什兒齊全了,切小塊、用筷子夾著吃成了主流!叉子?那只是廚師用!刀?也基本留在廚房里!“”(生肉生魚片這類)在古代可以和烤肉媲美,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靠谷物蔬菜活命。(有考古學(xué)家認(rèn)為,咱長期吃素為主的習(xí)慣,可能也影響了咱不愛用叉子吃飯,因?yàn)椴孀雍痛罅砍匀馐恰敖壎ā钡模?/p>
爐灶從漢朝起就是主角,基本造型兩千年變化不大,柴火煤煙繚繞。灶臺上供著灶王爺(雖然后來革命年代被打倒,現(xiàn)在有的地方也沒恢復(fù)當(dāng)年地位),守護(hù)一家煙火氣。傳統(tǒng)灶臺上除了煮蒸炒,偶爾會把茄子辣椒直接丟柴火灰里燜熟,算是家庭燒烤的極限了。
滿清入關(guān)后,帶著他們祖?zhèn)鞯拇肢E吃肉法:客人自備小刀,從大塊煮肉上割小片吃!漢人呢?講究精細(xì)切割、百變烹飪。皇家后來就融合了這兩種風(fēng)格:精致的漢族小炒VS豪放的滿族烤肉爆肚兒!傳說里揚(yáng)州搞過“滿漢全席”,五個大系列近九十道菜!烤乳豬、烤羊、烤鴨這些都算是“滿族人”帶的熱鬧場子。
尤其這北京烤鴨,整得那叫一個講究!又是吹氣風(fēng)干又是灌水掛爐果木烤的,最后還得片皮兒伺候!英國人1793年訪華時(shí)還吐槽呢,說你們的烤肉看著亮得像打了清漆,味道還不如俺們老家灶上整的香(咳,老外不懂欣賞)。
在老外眼里,大塊烤肉才是爺們兒飯!他們覺得那叫實(shí)在、陽剛。咱把肉切小塊精心炒炒煮煮的,他們可能覺得有點(diǎn)“娘”。清朝滿族皇帝還怕被漢化得太“軟”呢,乾隆爺自己就喜歡用小刀片烤豬肉吃!祖上有訓(xùn):要是廢了騎射,只會穿寬袍大袖等著別人割肉喂到嘴邊,跟廢物有啥區(qū)別?(這話夠狠)
但從咱漢族的立場看呢?烤肉雖香,也有點(diǎn)太“原始”,甚至有點(diǎn)“返祖”。人類學(xué)家列維-斯特勞斯講得妙:烤是“自然”,煮才代表“文化”,因?yàn)橹蟮糜缅佂肫芭琛@就是文明的器物!最有名的“火烤菜”之一“叫花雞”,傳說是個沒鍋的小偷的無奈之舉!
如果用火是烹飪的起點(diǎn),那中國人早把它翻篇兒,奔向下一個層次了!文明講究的是啥?是把生的、完整的東西,用刀工、用調(diào)味、用心思去改造!一盤炒肉絲里投入的心思,可能比啃一塊烤肉更能代表咱中華料理的精髓。
所以啊,當(dāng)我坡縣那家燒味館子里,看著那盤蜜汁叉燒蓋飯端上來時(shí),那紅亮誘人的叉燒整齊碼在米飯上,淋著油潤的醬汁,旁邊還有兩條焯水小白菜時(shí),我就琢磨:這塊叉燒,它曾經(jīng)是“野蠻人”(游牧民族、老外)的象征,但最終被咱用“文明”的方式(切配、蓋飯、搭蔬菜)馴化了!它下面墊著的那顆顆珍珠似的米飯,才是咱中國人的“天”!真正的華夏胃,不僅得吃熟的,核心還得是“粒粒皆辛苦”的“糧”!
這塊叉燒啊,吃的是煙火氣,嚼的是五千年!下回來南寧,帶你去水街尋寶,找那真正靚叉燒!老板,再加份燒鴨打包喂!屋頭崽中考完要補(bǔ)補(bǔ)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