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城燒烤攤看,人間煙火是最大的流量
作者/孫樹恒
今天大暑時節,青城被熱浪包裹,像一口密不透風的蒸籠。可熱浪擋不住街巷里升騰的煙火氣,燒烤攤前人聲鼎沸,滋滋作響的烤肉混著孜然香飄出老遠,桌邊的人們擼著串、碰著杯,笑聲能蓋過風扇的嗡鳴。尤其是今年,小龍蝦成了絕對主角,紅亮的外殼堆成小山,剝殼的手油光锃亮,吸溜湯汁的聲響此起彼伏。這滿街的熱鬧,是青城最鮮活的流量,比任何噱頭都更有生命力。
一
燒烤攤的燈火,點亮了城市的夜晚。當寫字樓的燈光漸次熄滅,街邊的折疊桌一張張鋪開,塑料凳排成長龍,晚歸的打工人、遛彎的街坊、結伴的學生圍坐在一起,用一頓熱辣的燒烤熨帖白天的疲憊。有人為了搶個好位置提前半小時來等,有人熟門熟路喊出“多加麻少放辣”,攤主一邊翻著烤串一邊和老顧客嘮家常,煙火氣里藏著最真實的生活節奏。
這種熱鬧不只是感官的喧囂,更是消費活力的生動注腳。一串烤肉、一盆龍蝦,看似是簡單的交易,背后卻是無數普通人對生活的熱忱。有人說“消費是經濟有熱度最有力的表達”,青城的燒烤攤就是最好的證明——炭火越旺,生意越火,越能看出日子的奔頭。這里沒有精致的擺盤,沒有刻意的營銷,卻靠著最樸素的煙火氣,把陌生人連成一片,讓夜晚的城市始終醒著、熱著。
人間煙火,從來都是一切價值生長的土壤。它不是抽象的概念,是菜市場里討價還價的瑣碎,是巷弄里晾著的衣裳,是傍晚家家戶戶飄出的飯菜香,是普通人在生活里摸爬滾打時的堅韌與溫暖。
二
可現在也有一些怪現象:有人把“精致”掛在嘴邊,卻鄙夷菜市場的嘈雜、路邊攤的簡陋,殊不知那些煙火氣里藏著最生動的細節。就像有的地方搞夜市,非要弄成網紅打卡點的樣子,擺上統一的招牌、標準化的攤位,結果沒了老味道,反而沒人來了,煙火氣是養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
說到底,人間煙火的流量,從來不是靠炒作得來的,而是靠真誠換回來的。它藏在你認真對待的每一個串里,藏在你和街坊打招呼的笑容里,藏在你為生活努力的汗水里。青城的燒烤攤會散場,但煙火氣不會消失,因為它就在每個人的日子里,在那些熱氣騰騰的生活細節里,這才是最持久、最動人的流量。
三
圍繞“人間煙火是最大的流量”,可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真實的生活是最鮮活的“流量密碼”。人間煙火的核心是真實——是街頭巷尾的瑣碎日常,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生活里不加修飾的本真模樣。青城燒烤攤的火爆,并非靠刻意營銷,而是人們對真實生活場景的自然向往:熱辣的食物、喧鬧的交談、放松的氛圍,這些真實的細節比任何設計好的“流量套路”都更有感染力。
二、貼近大眾需求才能激活“生命力”。燒烤攤的熱鬧,本質上是滿足了人們對“煙火社交”的需求:勞累一天后,需要一個輕松的場所卸下疲憊;鄰里朋友間,需要一頓熱飯拉近感情;城市夜晚,需要這樣的煙火氣留住溫度。這提醒我們,任何事物若想擁有“流量”,必須貼近大眾的真實需求,不是懸浮于表面的“高大上”,而是深入到生活肌理中,解決實際的情感或物質需求。就像青城的小龍蝦成為爆款,正是因為它契合了人們對夏日美食、輕松聚餐的期待,找準了大眾需求的“痛點”與“癢點”。
三是“煙火氣”是經濟與社會活力的底色。青城燒烤攤的繁榮,不僅是一場飲食盛宴,更是城市夜經濟的縮影:消費在這里流動,人與人的連接在這里發生,城市的活力在這里彰顯。這說明,真正的經濟熱度,往往藏在充滿煙火氣的基層場景里,街邊小店、農貿市場、夜市攤點,這些看似微小的存在,承載著普通人的生計,也匯聚成社會發展的韌性。關注并呵護這些“煙火角落”,就是在為經濟活力注入源頭活水。
四是褪去浮華,真誠最有力量。而青城的煙火氣之所以動人,恰恰在于它的不刻意:沒有精致的濾鏡,沒有刻意的劇本,只有人們自然流露的煙火氣。這啟示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經營,褪去浮華、回歸真誠,才能贏得長久的信任。就像那些能被記住的生活場景,從來不是靠“裝”出來的精致,而是靠“活”出來的真實,真誠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流量”。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