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當“牛馬”月入過萬,和小縣城鐵飯碗月入3000,你會怎么選?我相信很多人會因為編制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甚至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要編制,主動逃離北上廣深回小縣城。過去兩年,北上廣深外來人口幾乎都呈負增長,可見不少一線城市的打工人確實選擇了返鄉就業。但這真的是明智之舉嗎?
返鄉還是留守一線,相信每個在外打拼的打工人心里都糾結過,只是極少有人能下定決心,并堅信這就是最好的選擇。這兩年,職場競爭卷到極致,前景又看不到希望,讓很多人“卷不出頭就回小縣城躺平”的想法變成了現實。然而,這個選擇很可能讓人悔恨終身。
1992年,日本出現一次返鄉潮。當時日本經濟泡沫顯現,經濟增長率跌到不足1%,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被強行按下暫停鍵,日本三大都市面臨嚴重勞動力過剩,求職人數是崗位人數的1.46倍。
為緩解就業壓力,日本政府想出一招,勸年輕人回老家,等經濟形勢好轉再回來工作。于是啟動鄉村振興計劃,在農村大力投入資金,改造基礎設施,新建旅游場所。巔峰時期,近乎全國55%的海岸線都鋪上了水泥。
這確實創造了大量建筑和旅游服務崗位,短期內看似熱鬧。但這種人為創造的崗位來得快去得也快。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所謂的鄉村振興就難以為繼。而且為節省財政開支,日本開啟“貧窮大合并”,7年時間將原有的3200個鄉村合并到1700個,47%的基層機構消失。那些返鄉就業的年輕人只能無奈地回到東京重新找工作。
同時,地方企業也紛紛向東京靠攏。截至目前,近半數跨國企業總部以及40%的金融機構都集中在東京都市圈。即便日本人口不斷減少,東京依舊穩坐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寶座。如今,為緩解東京擁堵,日本政府又開始老辦法,發錢鼓勵大家再次返鄉,可吃過虧的日本人并不買賬,因為他們深知普通人在這個時代返鄉意味著什么。
看看我們中國,早在2000年就開始鄉村合并,到2020年,短短20年,有117.45萬個村莊消失,39.56萬所小學被撤并。縣城雖然沒有消失的風險,但處境也不容樂觀。全國1472個縣城中,發展較好的百強縣,江浙山東占比過半,其余基本集中在南方省會周邊,中西部很多省份甚至一個百強縣都沒有。
這樣說可能不夠直觀,以湖南省為例,2024年,湖南GDP全國排名第十,處于中上水平,全省122個縣級行政區中,近一半的GDP在50 - 400億之間。大家知道美的集團吧,就是那個賣空調、冰箱的,它2024年全年營收4090億,差不多相當于41個GDP 100億的小縣城總和。連發展不錯的湖南都如此,那全國能有幾個縣城能提供一份月薪3000的穩定工作呢?
更現實的是,你以為回老家生活成本會低,其實只是美好的想象。很多鄉鎮縣城的生活成本甚至比大城市還高。就拿水果來說,一箱五斤的三溝車厘子,在北上廣的山姆或盒馬大概賣250元左右,但在不少小縣城能賣到六七十元一斤。丹東草莓、云南藍莓等也都是這個情況。
這并非縣城居民不差錢,而是縣城人口少、缺乏話語權,還存在“中間商刺客”。大城市人口密集,銷量大,水果從一級批發市場就能流通到零售端,而小縣城中間可能還要經過兩三級批發市場,層層加價,價格自然就高了。
不光水果,所有非本地商品都是類似邏輯。再看休閑娛樂場所,北上廣深到處是9.9元體驗券,縣城價格卻居高不下,愛來不來,逢年過節還會大幅漲價,主打“節日經濟”。再加上縣城在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全方位劣勢,“縣城月入3000根本花不完”的濾鏡是不是瞬間破碎了?當然,縣城也有優勢,房價相對較低,可沒有就業,房子又有什么意義呢?
所以,對于“小鎮做題家”們來說,老家小縣城從來不是退路,而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也許大城市希望渺茫,但至少前方還有光亮。做個追光者勇往直前,或許才是最可靠的選擇。那你現在是在大城市繼續奮斗,還是已經回老家躺平了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