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蔡瀾病逝于香港養和醫院,從此,香港再無“四大才子”。
蔡瀾去世后,沒有儀式,沒有哀樂,沒有排場,一直到三天后,他的官方賬號才發布訃告。
訃告上那句“遺體已火化,不設任何儀式”,像極了蔡瀾的語氣,干凈利落。
83歲的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蔡瀾留給世界最后的身影是瘦了、白了,但還是那個愛笑的老頭。
他不做鋪墊,也不打招呼,就像他最喜歡的一種離別方式,不告而別,干脆極了。
而在這個告別的背后,是一個把活著這件事,過得比誰都明白的人。
在世人印象里,蔡瀾一直是瀟灑的代名詞。
吃好、喝好、寫專欄、拍節目,到了七八十歲還能在節目里侃侃而談,說起往事不臉紅,說起死亡不皺眉。
蔡瀾總說,活一天算一天,走了就走了,別那么緊張。
但其實這份看淡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的后半生活得瀟灑,是因為前半生拼得夠狠。
在幾十年前的香港電影圈,蔡瀾是幕后最忙的那一批人。
作為邵氏電影的制片經理,彼時蔡瀾一年要統籌四五十部電影,管預算、排進度、盯現場,還得跟導演們斗智斗勇。
楚原、胡金銓、李翰祥這些響當當的名字,背后都離不開蔡瀾協調資源、調度資金的身影。
雖然不是明星,也不拍戲,但蔡瀾卻是電影廠真正的中樞人物,他每天盯片場盯到深夜,幾乎沒有假期,生活一度只有工作和責任。
雖然把自己活成了機器,可蔡瀾從不抱怨。
雖然一度成為邵氏影視公司最倚重的中堅人物,但蔡瀾從不夸耀也不驕傲,他只是努力做好屬于自己的那些事。
他把自己描述成電影工人,但誰都知道,要是沒有蔡瀾,邵氏的黃金年代不會來得那么快。
而真正讓蔡瀾動了離開電影圈念頭的,不是倦了,而是心寒。
邵氏易主后,新上位的方逸華大刀闊斧地壓縮預算,對藝術創作毫無興趣,只看賬本。
為了節省成本,邵氏相繼錯失了李小龍、成龍、許冠文等頂流演員。
蔡瀾一開始不滿,但還是留了下來,因為那時他還有一個放不下的恩人,就是邵逸夫的哥哥邵仁枚,也就是他口中的“三先生”。
當年,蔡瀾在新加坡時,面臨兵役的問題,是邵仁枚出面為他解圍,把他調來香港并一路提攜。
蔡瀾認了這個恩,從不違背。
直到后來,兄弟反目成仇,連三先生也被邊緣化,蔡瀾才終于下定決心離職。
離開那天,他什么也沒帶走,只有一句話:“我不想陪著一家公司慢慢死去。”
這次轉身之后,蔡瀾的人生,才真正開始“好玩”。
很多人說,蔡瀾是活成了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他把興趣變成工作,把日子過成詩。
離開邵氏后,蔡瀾開啟了屬于自己的美食江湖,他寫專欄,拍節目,開網店,辦旅行團,甚至連餐廳都親自設計菜單。
每一樣都跟“吃”有關,卻又不止于吃,他曾經說,自己最喜歡的職業是美食,因為這行沒人能真正定義你。
但他其實做得比誰都專業。
他寫美食文字,深入骨髓地講食材、講風土、講人情,他拍節目,不走流量路線,反而用鏡頭記錄廚人的孤獨與執念,他還常年手寫書法,開展賣畫,所得一分不少地捐出去。
他一邊活著,一邊處理身后事。
早在太太離世后,他就開始斷舍離,把珍貴的收藏品分送朋友,不方便送的,就拿去公益展覽拍賣,房子留下,但自己搬到酒店式公寓,不留一堆無用之物。
晚年的蔡瀾,可以說是揮金如土,他每月花費約50萬港幣,請了8人團隊照顧生活起居,包括護士、保姆、司機、秘書,還有私人按摩師。
當然,蔡瀾從不覺得鋪張,只覺得這樣舒服。
舒服才是標準,這句簡單的話,很多人用一輩子都學不會。
2023年,蔡瀾的太太張瓊文摔倒,他急著去扶,自己也摔斷了髖骨,住院四個月,緊接著,太太因傷勢惡化去世。
他沒有公開這件事,也沒有大張旗鼓地悼念,后來他說得輕巧,她走得快,也算沒受多少苦。
妻子去世后,蔡瀾瘦了很多,開始頻繁住院,同時他也開始安排自己的最后一程。
家人早為他在新加坡買好了龕位,雖然他最愛香港,但他說,人走后,去哪兒也沒所謂了。
他在自傳里寫了自己的人生,書名就叫《活過》,簡單的兩個字,不煽情,不留戀,但卻有力極了。
有人說蔡瀾風流,他不否認,有人說他任性,他照單全收。
但只有蔡瀾自己己知道,他一直在認真地活著,從來沒想過混過日子。
哪怕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開,他也沒有把孤獨當成悲劇,他說,想辦個派對告別,但朋友太少了,也就罷了。
有人問他,死前想做什么?
他說,睡覺、吃飯、寫字,如果運氣好,喝點小酒也不錯。
如今蔡瀾走了,一個活得最像自己的人,終于謝幕。
蔡瀾沒有什么偉大的金句,但他的人生,就是最大的答案。
他用一輩子驗證了一個最樸素的真理:認真活,好好吃,別怕死。
他沒有活成偶像,卻活成了一個標準答案。
而我們呢?不一定要活得像蔡瀾,但至少可以學著像他那樣,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活出屬于自己的瀟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