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摸了九年地,摸出近4900萬畝富硒寶貝。
從東邊焉耆盆地到西邊克州,橫跨近千里的“硒腰帶”藏地底。富硒地總面積快趕上兩個北京,其中1130萬畝是耕地,占南疆耕地四分之一。
工作人員跑斷腿,土壤樣品塞滿好幾個倉庫。和中國地質調查局一塊兒干,測了21萬平方公里地,綠洲果園牧草區全覆蓋。
2.4萬個數據翻了個遍,磷鉀硒鉬這些莊稼寶全摸清。現在五個地方過了國家認證,焉耆、博湖這些縣的地,天生帶硒。
認證面積近30萬畝,全國認證地十分之一在這兒。有意思的是,三分之一地pH超8.
5,堿性強得很,可絕大多數沒污染,安全等級頂高。耕地里磷鉀不缺,種莊稼夠用,專家還劃了90多萬畝優質耕地。200多萬畝綠色食品基地也定了,往后種出的菜果,可能都帶硒。
王主任說,這回總算把南疆地底下的家底翻明白了。
種地能更科學,富硒產業這下有了根。可現在認證地還少,想把硒的優勢全使出來,還得下不少功夫。
硒對人啥好?心腦血管少鬧毛病,這事兒農民都聽說過。要是瓜果菜掛個“天然富硒”牌,說不定能多賣錢,農民腰包能鼓點。
但問題也擺著:地堿性強,不是啥都能種,種啥合適還得試。調查還發現,綠洲里鈣鎂幾乎全覆蓋,鈣更是哪兒哪兒都有。
鉬元素占兩成,也算意外之喜,這些元素搭一塊兒,說不定能出特色農產品。沙灣縣早試過,3.2萬畝富硒基地,每畝多掙百來塊。
焉耆縣有村民種了130畝富硒小麥,估摸著畝產750公斤往上。可富硒產業才剛起步,配套技術還沒跟上,急不得。
有人犯嘀咕:硒含量高就一定好?
還得看作物吸收咋樣。也有人操心:認證地少,農民咋能分到紅利?
專家說,未來要擴大認證,先弄清楚哪塊地最適合種啥。地底下藏寶貝,農民有盼頭,可咋把寶貝變成錢,還得一步步來。
富硒產業像棵苗,得澆水施肥才能長壯實。
往后吃新疆瓜果,說不定能多份健康,這事兒挺讓人期待。具體效果咋樣?
還得看時間檢驗,種地還得因地制宜。想知道后續咋發展?
點個關注,咱們接著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