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30日傍晚,鐵原前線指揮所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傅崇碧軍長握著聽筒的手青筋暴起,對著話筒怒吼:“誰讓你上來的?兵團司令部不要安全了?”
電話那頭,19兵團司令楊得志的聲音混著炮火轟鳴:“老傅,這500人是我從直屬隊硬摳出來的,你給我接住!”
參謀們屏住呼吸,傅崇碧外號“拼命三郎”,楊得志更是一位“旋風司令”,這對老搭檔在戰場上配合多年,從來沒有紅過臉。
可現在兩位首長為何因為這500人在電話里杠得這么兇呢?
第五次戰役的轉折點
1951年春天,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進入膠著階段。志愿軍主力因為補給線過長被迫北撤,“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趁機發動“撕裂者行動”,集中4個師4.7萬人、1300門火炮、180輛坦克,沿著漣川至鐵原軸線瘋狂反撲。
鐵原是志愿軍后方交通樞紐,一旦失守,整個戰線將面臨崩潰的危險。
四川通江走出的傅崇碧,16歲參加紅軍,從傳令兵一路打成了軍長。抗美援朝時,他率領63軍在臨津江戰役中創下了“白天渡江”的奇跡。
此時,他剛打完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全軍人困馬乏,減員超過三分之一。
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長征時率領紅1團強渡大渡河,解放戰爭中指揮清風店戰役全殲了國民黨第三軍。
面對鐵原危局,他知道63軍是唯一能擋住美軍的力量:“鐵原守不住,整個戰線就得往后退200里!”
范弗里特彈藥量的死亡威脅
美軍指揮官范弗里特為了突破鐵原,每天向志愿軍陣地傾瀉3000噸炮彈,炮火密度達到每秒一發。
63軍189師代師長蔡長元后來回憶:“陣地上的土都被翻了三尺,人趴在坑里,耳朵震得嗡嗡響,什么都聽不見?!?/strong>
傅崇碧的作戰計劃里,沒有提到一個“難”字。他把全軍火器集中到西線,在漣川山口布下“縱深梯次防御”,用少量兵力吸引美軍炮火,主力隱蔽在反斜面坑道里。
但再精妙的戰術,也抵不過兵力懸殊,63軍此時只剩下2.4萬人,而當面之敵是4.7萬裝備精良的美軍。
兵團司令的“違規操作”
5月29日晚上,楊得志在兵團司令部來回踱步。63軍的戰報顯示,189師已經縮編成3個團,188師彈藥即將耗盡。
他抓起電話直接接通彭德懷:“老總,我想從兵團直屬隊抽500人支援63軍。”
彭德懷沉默片刻:“直屬隊抽人,司令部安全誰負責?”
楊得志咬咬牙:“我親自帶警衛連守司令部,出了事我擔著!”
傅崇碧收到楊得志的電報時,正在187師陣地督戰。電報上只有短短兩行字:已抽調500人,明日拂曉抵達鐵原。
他猛地站起來,鋼盔被彈片削出的缺口在月光下泛著冷光:“胡鬧!兵團司令部要是出了事,誰來指揮全局?”
參謀長杜瑜華勸道:“軍長,咱們確實缺人……”
傅崇碧打斷他:“缺人我知道!但兵團直屬隊是全軍的中樞,楊司令把人抽走,萬一美軍空襲怎么辦?”
他抓起筆,在電報背面重重寫下:請兵團收回成命,63軍誓與鐵原共存亡!
炮火中的生死對話
5月30日清晨,傅崇碧的指揮所遭到美軍空襲。他剛鉆進防空洞,警衛員就氣喘吁吁跑來:“軍長,兵團的人到了!”
陣地上,500名穿著雜色軍裝的戰士正在集結。帶隊的參謀敬禮:“報告軍長,這是兵團直屬隊的偵察兵、通信兵、炊事員,都是有戰斗經驗的老兵。”
傅崇碧盯著人群中幾個掛著少尉軍銜的炊事員,眼眶突然紅了,他看到其中一人懷里還揣著半袋面粉。
這時,楊得志的電話打到了前沿:“老傅,人我已經送過去了,你要是敢把他們退回來,我就親自上戰場跟你理論!”
傅崇碧握著聽筒的手微微發抖:“司令,你這是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楊得志打斷他:“少廢話!我現在要你把這500人拆開,每個連隊補10個人,給我守住漣川山口!”
炊事班長的行軍鍋
在187師561團3營的陣地上,炊事班長把半袋面粉藏在戰壕里。他拍了拍面粉袋:“弟兄們,等打完這仗,我給大家烙餅吃!”
戰士們看著他腰間別著的菜刀,都笑了,這是他們連唯一的“重武器”
3營原本只剩下了87人,補充了30名兵團戰士后,硬是在美軍炮火下堅守了四天四夜,打退了敵人17次進攻。
炊事班長的烙餅終究沒烙成,他在最后一次反擊中,抱著炸藥包撲向了美軍坦克。
蔡長元的怪陣
189師代師長蔡長元干了件大事,他把全師拆成200多個戰斗小組,分散在20公里山地。
美軍上校得知后氣得直罵,每個“釘子陣地”只有五六個人,打完子彈就拼刺刀,最后活下來的戰士會引爆炸藥和敵人同歸于盡。
有個排長帶著3個兵守了8小時,等援軍趕到時,陣地上只剩他抱著半截身子。他指著美軍尸體說:“這些美國佬,連老子的衣角都沒摸到!”
最后的炮火轟鳴
打到第10天,整個63軍的電報員已經不需要密碼本了,因為所有部隊番號都打殘了,直接報人名就行。
傅崇碧的指揮部被炸塌三次,參謀死的死、傷的傷。他拎著機槍要親自上陣時,突然接到楊得志的電話:“老傅,頂??!我給你搞到30門火炮!”
原來,楊得志把兵團直屬隊的汽車輪子全拆了,用人把火炮拖上了山。每門炮只有3發炮彈,但要打出千軍萬馬的架勢。
凌晨三點,所有火炮突然齊射,美軍油庫、彈藥庫接連爆炸。李奇微以為志愿軍主力到了,趕緊下令后撤20公里。
13天的血色傳奇
6月12日,傅崇碧接到楊得志的撤退命令。當他帶著滿身硝煙的63軍撤下陣地時,彭德懷親自來迎接。看到傅崇碧昏迷不醒被抬下來,彭德懷眼眶泛紅:“祖國會記住你們!”
傅崇碧的“少擺兵多屯兵”戰術被寫進了志愿軍戰術教材,后來在金城戰役中廣泛應用。
鐵原阻擊戰后國內緊急調配36門122毫米榴彈炮入朝,這是志愿軍首次成建制裝備重炮。
189師代師長蔡長元因為“釘子戰術”被授予了“一級戰斗英雄”,他指揮的189師后來被改編成了我軍首支山地機械化部隊。
結語
鐵原阻擊戰結束后,楊得志問傅崇碧:“當時為什么發那么大火?”
傅崇碧回答:“司令員,你是兵團的主心骨,你的安全比500人重要百倍?!?/strong>
楊得志拍拍他的肩膀:“老傅啊,你知道嗎?這500人里有我的警衛員,他臨走前說,能和63軍的弟兄們一起打仗,死也值了。”
如今,鐵原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密密麻麻刻著63軍烈士的名字。夕陽灑在碑頂的紅星上時,好像還能聽見當年的槍炮聲,還有那兩句跨越時空的怒吼,“誰讓你上來的?”“給我守住漣川山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