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 年 “九一三事件” 爆發,這一重大變故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國內政壇掀起了驚濤駭浪。由于職位的特殊性,吳德、吳忠,作為北京衛戍區政委與司令,成為最早知悉這一驚人消息的人員之一。彼時,毛主席與周總理對局勢有著敏銳且深刻的洞察,鑒于吳德、吳忠所處崗位對于穩定首都局勢的關鍵作用,對他們予以了高度信任與重用。
周總理迅速代表毛主席和中央,緊急召見吳德、吳忠,神情凝重地向他們下達了至關重要的指令:北京衛戍區即刻執行緊急戰備任務。當時,整個局勢尚不明朗,諸多細節仍在迷霧之中,為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混亂與恐慌,周總理特別強調,對于 “九一三事件”,在北京市范圍內嚴格保密,僅限吳德、吳忠二人知曉,嚴禁向其他任何人透露。當然,若其他人通過其他渠道偶然獲悉此事,與吳德、吳忠二人無關。
同時,為防止一些心懷不軌之人趁機渾水摸魚、制造事端,周總理進一步指示吳忠、吳德,在后續執行緊急戰備任務的過程中,所有行動僅向自己負責并報告。在此特殊時期,周總理僅調動了衛戍區這一支部隊,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行動,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封鎖北京所有機場,嚴格限制所有飛機起飛。
接到命令后,吳忠、吳德深知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懈怠。他們迅速組織衛戍區部隊,以最快的速度進駐北京所有機場。到達機場后,部隊有條不紊地展開行動,在機場跑道上設置了大量障礙物,同時將所有飛機的油料全部抽光,并對機場油庫加強看守,部署了重兵。駐守機場的衛戍區部隊全員荷槍實彈,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周總理明確授權,若有任何一架飛機在沒有接到自己命令的情況下強行起飛,部隊有權開槍開炮擊毀。
吳忠,這位久經沙場的將領,在面對如此復雜且危急的情況時,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素養與果敢的決策能力。他深知此次任務的特殊性與嚴峻性,嚴格按照周總理的指示,對衛戍區的部隊調動進行了精心安排,打破了以往雷打不動的建制與指揮關系,重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指揮體系。這一舉措雖然大膽,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卻極為必要。吳忠的這一決定,起初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但他的理由充分且極具說服力,很快便說服了吳德以及后來參與此次行動的衛戍區政委楊俊生。
吳忠分析道,此次緊急戰備任務極為特殊,它并非通過常規的軍委、總部下達,而是周總理代表毛主席和中央直接傳達給衛戍區,并且特意強調只對周總理一人負責,這在以往從未有過,足以見得此次任務的特殊性與敏感性。此外,當時的總參謀長黃永勝、總后勤部部長邱會作、空軍司令吳法憲、海軍政委李作鵬,他們與林彪的關系眾人皆知,且四人皆為軍委辦事組成員。倘若將此次行動報告給軍委、總部,他們必然會知曉,屆時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利于穩定局勢的舉動,而衛戍區將難以阻止。更何況周總理的意圖十分明確,要求對 “九一三事件” 的消息嚴格保密,衛戍區的各項行動一旦上報,勢必會引發不必要的動蕩,各機關將出現各種猜疑和躁動,整個局勢恐將難以控制。
吳忠、吳德、楊俊生統一意見后,立即通知衛戍區作戰值班室,向衛戍區機關和部隊下達命令:從即刻起,只執行周總理辦公室以及他們三人的命令,對于軍委、總部的其他電報、電話,只接聽不回復,所有行動部署一律不上報。而在他們三人開會統一意見的同時,衛戍區部隊已經在之前下達的命令下開始迅速集結,各級主官也迅速進入相應的指揮崗位。隨著三人一聲令下,衛戍區部隊如猛虎下山般火速行動起來。在 13 日黎明時分,衛戍區部隊全部就位,成功完成了對北京嚴密控制的任務,為穩定首都局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13 日,軍委下達命令,調某機械化軍和一些坦克師、炮兵師進京,以加強戰備力量,并指示所有進京的部隊歸衛戍區統一指揮。對于吳忠而言,這是他第一次指揮如此規模龐大、多兵種合成的機械化兵團,他的內心既激動又緊張,但憑借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和沉穩的性格,他沒有絲毫慌亂。畢竟,我軍首支機械化部隊便是由他一手建設而成,他曾擔任第一機械師師長長達 5 年之久,對機械化部隊的指揮有著深厚的功底。
“九一三事件” 后,雖然整體局勢并未出現大規模動蕩,但空軍內部還是暴露出了問題。陸軍由于規模太過龐大,除毛主席外,幾乎無人能夠完全掌控;海軍因為有肖勁光坐鎮,李作鵬難以肆意妄為;唯獨空軍,吳法憲深度參與空軍的創建過程,從空軍副政委一步步晉升至空軍政委,最后成為空軍司令,在空軍任職長達 21 年,受林彪的影響最大。
在 “九一三事件” 發生時,周總理迅速派出時任總政主任兼北京軍區司令的李德生,代替自己前往空軍,坐鎮作戰值班室。李德生在此次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穩定空軍局勢立下了大功,周總理對他的表現尤為感念。然而,在處理后續的一個問題上,李德生卻犯了關心則亂的錯誤。
在林彪所乘飛機北逃前,空軍司令辦公室副主任周宇馳提前收到消息:取消第二天一早飛廣州的計劃,趕快找飛機北逃,到國外會合。可以說,周宇馳帶人搶奪飛機外逃的時間,與林彪北逃的時間基本一致。周宇馳帶著于新野等人,搶在衛戍區部隊進駐機場前,匆忙趕到沙河機場,乘坐直升機起飛。當時,禁飛令已經下發,但周宇馳手握林彪的手令。坐鎮空軍作戰指揮室的李德生最先收到這一消息,他立即向周總理報告。
周總理聞訊后,也顯得有些急切,語速極快地指示道:“這架飛機絕對不能讓它飛走!要讓它立即迫降,迫降不成就打掉,堅決打掉!” 接到指示后,李德生命令北京軍區空軍,派出 8 架戰斗機去攔截。然而,由于直升機與戰斗機的飛行速度相差太大,戰斗機難以接近直升機。見此情形,李德生果斷下令,戰斗機朝直升機開炮。在李德生部署戰斗機行動的同時,接到周總理命令的吳德、吳忠,也迅速調派衛戍區部隊和相關民兵前往附近地面待命,一旦直升機迫降,就立即進行控制,確保機上的一張紙都不能丟失。
13日凌晨5點左右,衛戍區渤海所向吳忠報告:發現直升機迫降現場,迫降現場已被包圍和嚴密封鎖,機上5人3人身亡、2人被抓,我們正在組織人員繼續搜尋現場和附近地區。
吳忠立即作出指示:“對迫降區域進行戒嚴,嚴密保護現場。沒有中央的指示,任何人不得接近。同時清點好直升機上物品,搜索附近地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問題的地方。”
1個小時后,一支空軍部隊來到直升機迫降現場,向負責戒嚴的衛戍區部隊提出:把直升機、直升機上的人和直升機上的一切物品,交給他們。衛戍區部隊收到的是死命令,肯定不愿交,所以氣氛有些劍拔弩張。
這支空軍小部隊見狀,連忙解釋自己也是收到命令行事的。戒嚴的衛戍區干部遂把此事上報到吳忠、吳德處。二人的意見很統一,那就是不交。
吳德、吳忠都認為:空軍出的事,這些人和事又交給空軍處理,顯然是非常不妥當的;而且周總理沒有指示,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允許進入該區域。
而李德生那邊,聽聞衛戍區不讓空軍小隊執行自己命令,選擇直接把電話打到渤海所(沒通過吳忠等人),要求把有關直升機的一切物品,送到空軍司令部。而且這樣的電話他一連打了兩通。
吳忠收到渤海所報告后,更不敢放空軍的人進去了。他決定先斬后奏,把空軍的械繳了,再向周總理報告。周總理沒有責怪吳忠的膽大行為,反而大為贊賞,夸他處理得很好,并重申了一遍:衛戍區全權負責直升機迫降地域的警戒任務。
李德生因這兩通心急的電話,向毛主席、周總理作了檢討。吳忠后來回憶:我想不通這兩通電話為什么,猜測可能是經驗不足導致的。
從李德生后來一升再升的職務來看,那時確實是過于急切的無心之失,毛主席、周總理都表示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