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總想把最好的給他們。
但這幫忙的火候,真得掌握好。
幫太過了,累壞自己不說,對孩子可能沒啥好處,那份親情還容易變了味。
上了年紀,攢下的養老錢更得捂緊些。
尤其下面三件事,真不能什么都往身上攬。
01別啥擔子都替孩子扛
太心疼孩子,苦都想替他吃了。
鄰居李嬸就是,退休金大半花在孫子各種高價興趣班上,自己日子緊巴巴。
兒子兒媳呢?該享受的照舊。
這不是等于幫他們把該挑的擔子"松綁"了嗎?
更糟心的還有,老張當初看兒子做生意虧了錢,心疼得不行,連養老錢帶房子都賣了填進去。
結果兒子覺得有靠山,膽子更大,虧得更厲害!
這哪是幫忙?倒像是護著他躲過該摔的跟頭。
孩子總得學會自己擔責任,自己摔過跤才能真長記性。
你都給擋光了風雨,他怎么成熟?
02別在孩子小家"當掌柜"
這個最難把握。
有位婆婆是好心,但管太寬:
小兩口拌個嘴,她立刻沖去"主持公道";
人家買個新電視,非得她點頭才行。
結果呢?經常是添亂,矛盾還更多。
帶孩子時候也常見。
一位以前的同事,老看不慣兒媳帶孩子的方法,忍不住要指點。
結果婆媳間很緊張,孩子也跟著受影響。
一家人要和睦,邊界感挺重要。
孩子成家了,有自己的小家庭,有自己的主意。
咱們做父母的,是他們遇到大難關時的后盾。
能搭把手的時候搭把手,需要時給點實在建議就夠了,別越位當"掌柜"。
真想關心?等大事上幫一把,看到他們走偏了提個醒,這才是真幫忙。
03握緊養老錢,別做"自動提款機"
這條最容易一時心軟栽跟頭。
孩子剛工作就想買豪車撐面子,你心軟不?
孫子孫女鬧著買賊貴的玩具,你掏錢不?
閨女工資不夠還想買名牌包找你"借",你借不?
像以前鄰居張老師,從小慣閨女,要啥給啥。
現在閨女工作了,工資根本不夠她買名牌、換新手機,錢不夠就習慣性地找爸媽"借",基本沒還過。
如今老兩口退休了,退休金大半貼了閨女,自己想報個旅游團出去玩玩,都得掂量半天。
毛病在哪兒?錢來得太容易,孩子就不懂珍惜,也不知道過日子要量力而行。
咱們的養老錢,那是救命錢、應急錢,根基動不得!
總掏錢貼補孩子那些"圖享受"、"撐面子"的花銷,看著是疼他,長遠看其實害了他——養成依賴的性子,把他自己的干勁都磨沒了。
更要緊的是,等哪天我們自己身體不行,急等錢救命,那些習慣了伸手的孩子,指得上嗎?想想心里就慌。
04當然,不幫這些忙,不等于不愛孩子
關鍵是幫到點子上:
大事要幫:真碰到生老病死、實在過不去的坎兒,那得盡全力!
小事別管:日常開銷、面子享受?讓他們自己解決,得學會承擔。
多聽少做主:孩子有煩心事,好好聽著就挺好。
跟他們聊聊自己過去吃過的虧(別嘮叨),幫他們理理思路就行。
或者端碗熱湯過去,給孫輩帶本好書,這種實在的關心也挺暖心。
顧好自己最關鍵:把自己身體照顧好,培養點樂趣,日子過得舒坦點。
一個樂呵、健康、把自己日子過好的老人,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福氣,看著也安心!
05寫在最后
老話有道理,別讓愛孩子的方式反過來害了他們。
有些"心軟",開始看著好,到頭來可能耽誤孩子成長,自己日子也不安生,親情還添麻煩。
學會適度放手,守住邊界,幫得明白,這絕不是冷漠。
正好相反!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成長,學會對自己、對小家負責。
咱們自己辛苦大半輩子換來的安穩日子,也能真正過得松快些。
看著孩子憑本事把自己的小日子經營好,有責任、有擔當——這心里的那份欣慰和踏實,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