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特朗普的行事風格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卻又帶著一股直來直去的粗獷氣息。
6月24日,剛剛強硬促成伊朗與以色列停火協議的特朗普,轉身就向中國喊話,希望中方能多采購美國產的原油。
只是當前中美關系復雜多變,加上美方政策反復無常,中國的回應自然顯得意味深長。
一、可以買伊朗的油,但更歡迎買我的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襲擊,中東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原因有二:一是這次打擊力度不小,僅在當天行動中,就擊斃了二十多位伊朗高層軍官及多名核技術專家;二是局勢迅速升級,6月21日,美國也加入了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打擊。
緊接著第二天,伊朗議會就提出了關于霍爾木茲海峽的相關議案。
這一舉動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開始緊張起來。
除了近年來中國在伊朗的投資不斷加大之外,能源安全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要知道,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三分之一的海運石油和五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都要從這里經過。
像伊拉克、沙特、阿聯酋、卡塔爾這些與中國保持密切能源合作的國家,他們的石油運輸都必須經過這條海峽。
而伊朗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
2024年,伊朗輸往中國的原油總量達到了1.45億噸。
補充一點,在這一年,這幾個海灣國家的石油供應占到了中國總進口量的44%。
可以說,不僅是對中國,對全球大多數國家而言,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后果都將難以承受。
幸運的是,6月24日,伊朗選擇了退讓。
在接連遭受以色列和美國的打擊后,伊朗最終接受了停火協議,雖然并未獲得任何實質性好處。
這讓不少人調侃說,伊朗的強硬更像是嘴上功夫。
不過全世界也因此松了一口氣。
畢竟石油作為工業的命脈,真出不得半點差錯。
有意思的是,剛促成了停火,特朗普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向中國推銷起自家的石油。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中國現在還可以繼續從伊朗買油。但我真心希望他們也能大量購買來自美國的石油,如果能促成這件事,我將感到非常榮幸。”
那面對這樣的提議,中國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二、中國的反應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么特朗普這么急著賣石油給中國。
首先,石油已經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數據顯示,到2023年時,美國全年石油出口總量已經超過了8700萬噸,位居全球首位。
2024年,美國每天出口的原油及相關產品(包括LNG)達到410萬桶,同比增長4%,繼續保持領先。
然而,中國卻在逐步減少對美國石油的依賴。
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為8190萬桶,同比下降了46%,從原來的第二大買家降到了第六位。
根據央視今年4月的報道,3月份中國對美國石油的采購量同比暴跌了90%,從每月最高2900萬桶驟降至約300萬桶。
這對于正試圖通過擴大能源出口來緩解國內經濟壓力的美國來說,無疑是個沉重打擊。
再加上最近美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美國確實迫切希望能從中國這邊找回一些平衡。
所以,美國是真的希望中國能多買一些自己的石油。
那中國對此的態度是什么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先是明確表態:
中方堅決反對一切非法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美方應停止干涉中伊之間正常的商業往來。我們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保障本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至于石油采購方面,官方則表示:
“中國將基于自身利益,制定合理的能源安全保障策略。”
這番話的意思其實很清楚,中國不會按照美國的想法來調整自己的能源進口結構。
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中美之間的石油貿易呢?
三、為何不愿多買?
首先要說的是,中國確實不太愿意增加對美國石油的采購。
原因很簡單——貴。
你知道為什么早在1948年,美國就從石油凈出口國變成了凈進口國嗎?
因為本土的石油資源幾乎已經被開采殆盡了。
雖然美國擁有豐富的石油儲量,但由于長期高強度開發,二戰之后,美國本土的石油產量就開始下滑。
不過當時美國人并不擔心,因為他們掌控了中東大部分地區的石油生產。
比如曾經的阿美石油公司,就幾乎控制了沙特三分之二以上的產能。
但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由于西方世界支持以色列,中東國家聯合對西方實施石油禁運,并推動石油國有化,收回了許多原本由西方公司控制的油田,還取消了原有的租借合同,掌握了石油定價權。
同時,這些國家還聯手減產,導致國際油價短時間內暴漲四倍,直接引發了西方世界長達十多年的經濟滯脹危機。
這次事件讓美國意識到必須尋找新的石油來源,于是開始大力發展頁巖油開采技術。
盡管如今頁巖油開采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其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根據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2025年第一季度發布的報告,美國頁巖油主要產區米德蘭地區的盈虧平衡點為每桶61美元,鷹福特地區和特拉華地區分別為62美元/桶;相比之下,沙特的石油開采成本僅為2.8美元/桶,完全成本也不過19.68美元/桶,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最多也就40美元/桶。
而且從運費上看,從中東進口石油也要比從美國便宜近40%。
因此,從性價比角度來看,美國石油顯然不具備優勢。
當然,中國在采購石油時并不僅僅考慮價格因素,還要兼顧政治層面。
例如近年來中國加大對俄羅斯能源采購,就是為了幫助俄羅斯抵御西方制裁帶來的沖擊。
同樣,過去中國之所以會成為美國的重要客戶,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換取美國在雙邊關系上的更多理解。
遺憾的是,無論是拜登還是現在的特朗普,在對華政策上都表現得極為強硬。
尤其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外交政策愈發令人費解,你永遠猜不到他下一步會做出什么決定。
正如網友調侃所說,今天他做出的決定,可能明天就被自己推翻了。
更何況自4月2日特朗普發起關稅戰以來,中美雙方至今仍未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自然會想方設法降低對美國石油的依賴,以免再度陷入被動局面。
此外,美國的頁巖油品質偏低,煉化工藝也較為復雜,除非實在沒有其他選擇,否則中國也不會輕易考慮這類產品。
結語:
在國際競爭中,“在商言商”這句話其實并不適用。
大國博弈遠不止于經濟層面,它涉及軍事、科技、文化、輿論等多個維度,每一個細節背后都有深意。
想要避免被牽制,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確保關鍵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被別人掐住咽喉。
文章信息來源:
搜狐網:伊以停火墨跡未干,特朗普就向中國推銷美國石油,他在急什么? -
新浪網:大轉彎?特朗普:中國可以繼續買伊朗石油了
騰訊新聞:特朗普終于說出心里話,希望中國能多多購買美國石油
騰訊新聞:特朗普希望中方增購美國石油,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