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走,晚不走,就在被證監會點名警告后,江蘇老板汪坤帶著妻子,套現7.7億安全撤離了。
近日,上市公司線上線下(證券名稱就是“線上線下”)發布公告,實控人汪坤、門慶娟夫婦已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實控人即將發生變更。
而在此之前不久,汪坤剛被證監會旗下江蘇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要求他解釋上市公司對2022-2024年財報進行會計差錯更正和追溯調整的事宜。
眾所周知,會計差錯和財務造假只是無意和有意的區別,而有時候,針對這二者的判定是很曖昧的,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遠離是非。
從這個角度來說,離場的愿望應該是急切的,不過,汪氏夫婦卻臨危不亂,簽訂了一份相當完美的股權出售協議,把眼前利益和未來利益都最大化了。
汪氏夫婦的持股比例很大,總和超過了50%,但由于董監高每年限售1/4的原因,當前實際上能賣的只有13.32%。
這些比例當然不足以獲得控制權,于是,汪氏夫婦在出讓的同時直接放棄了剩余股份的所有表決權,以保證接盤方成為新的實控人。
根據協議,13.32%的股權轉讓款為4.7億,不過,汪氏夫婦這一次實際能拿到手的錢可遠不止這些,二人已經把未來兩年要轉讓的股權都提前定好了。
2026年會再轉讓9.9%,對應的股份將在本次交易獲得證監會確認后就質押給接盤方,而接盤方支付汪氏夫婦2億保證金。
2027年還要轉讓6.86%,操作方式也一樣,先把股權質押給接盤方,而接盤方支付汪氏夫婦1個億的保證金。
所謂保證金就是,如果你到時不買,這錢也不會退,也就相當于,汪氏夫婦未來兩年要賣的股權實際上已經提前到賬一部分了。
也就是說,汪氏夫婦本次交易能收到的總款項是7.7億,眼前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保障,同時還鎖死了接盤方,未來利益也有著落了。
當然,汪氏夫婦的撤離,可能不只是證監會點名警告的原因,還有上市公司線上線下正逐漸顯露的危機。
線上線下主營移動信息服務和數字營銷,這兩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業務,其實說到底就是中介。
所謂移動信息服務,主要業務就是短信,就是從電信運營商那里采購短信資源,然后賣給需要的企業客戶。
數字營銷也是類似的,從頭部平臺那里采購媒體資源,然后賣給需要的廣告客戶。
當然,并不是歧視中介,中介業務也有做得好的,但線上線下的表現卻讓人一言難盡,尤其是IPO以來,那變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
這是線上線下的“變臉圖”,2021年上市以后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路向虧損奔去,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而復盤線上線下上市這幾年來的募資使用,更是汪氏夫婦上市賣公司的真實意圖展現得淋漓盡致。
線上線下IPO時計劃募集資金4.14億,結果超募了3.3億,得到近7.5億現金,按理說,一家追求發展的企業缺的就是錢,但線上線下似乎找不到地方用,超募資金大部分變成了銀行大額存單。
實際上,不僅是超募資金,連計劃內的募集資金都沒用明白。
根據招股說明書,募集資金原定用于兩個項目,一個是企業通信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另一個是分布式運營網絡建設項目,但從IPO到現在4年了,一個項目都沒完工。
企業通信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延期了兩次,2022年8月宣布首次延期至2024年6月30日,2024年5月又再次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分布式運營網絡建設項目同樣兩度延期,2022年8月宣布首次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2023年10月又二次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
延期的過程中,募集資金還被買成了結構性投資,都讓人懷疑,這兩個募投的項目是不是專門拼湊出來用于IPO的。
其實,就連汪氏夫婦自己都已經在股權轉讓協議業績承諾條款中,把線上線下的未來描繪得一清二楚了。
一般來說,實控人轉讓控制權要對公司未來業績進行承諾,常規是三年,但汪氏夫婦只承諾了兩年,而承諾的內容也讓人心中一涼。
汪氏夫婦承諾2025、2026年營收綜合不低于10億,利潤綜合不低于2000萬。
值得一提的是,線上線下2024年的營收是11.36億,利潤是3046萬,也就是說,未來兩年的業績加在一起都不如2024年一年的。
實控人自己都把公司的未來描述成這樣了,接盤方居然還愿意買,可見,接盤方看上的肯定不是線上線下的業務。
轉讓協議中有一個條款值得強調。
接盤方接手后會將現有業務逐步下沉到全資子公司,并且在未來三年內可能有剝離計劃,而汪氏夫婦承諾在合理價格內收購這部分資產以及相關的人員。
意思很明顯了,這是一場“買櫝還珠”的戲碼,接盤方要的只是殼,短信業務和數字營銷,最終是要賣回給汪氏夫婦的。
如果是這樣,汪氏夫婦就賺大了,A股逛幾年,白撿了數億,然后公司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某種程度來說,看起來這好像并不是壞事,反正短信業務和數字營銷已經走下坡路了,注入新資產正好可以讓公司獲得新生。
不過,接盤方的歷史也充滿了曲折。
有一點是肯定的,比現在的線上線下名頭大,號稱電子元器件分銷龍頭,年營收70多個億,子公司在中國電子元器件分銷商中,能排到第七名。
只是,曾經多次沖擊資本市場都以失敗告終。
2016、2017年兩次嘗試借殼失敗,2024年曾自己申請IPO,但中途就自己主動撤回了申請,如今再次借殼,終于得償所愿。
當然,對于汪氏夫婦來說,這一切都不重要了,未來可能只剩一件事情,那就是賣賣賣。
汪氏夫婦提前鎖定了29.99%的股權后,都還有23%的股權可售,如果按照現在的價格,至少還能賣8個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