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那頭公驢,被一個女游客投訴了!
原創 李萬卿
這年頭,流行投訴,也流行追責。
最近,壺口瀑布的一頭公驢就被投訴了,也被“追責”、被“整改”了。
千真萬確,不是笑話。
事情的起因是,壺口瀑布景區里有一頭公驢,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游客”打卡,游客可以騎驢合影,也可以牽驢合影,體驗風土人情,親近傳統民俗。
公驢畢竟是公驢,動物畢竟是動物,由于不可控的生理原因,敏感部位突然發生重大的物理放大現象。
此時此刻,正好被一女游客看在眼里......
她覺得,驢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不該暴露的東西,放大不該放大的器官,形態不雅,有礙觀瞻,“少兒不宜”,“污染”了游人視線。
紅顏一怒,就把驢給投訴了。
景區管理者接到投訴,“高度重視”,立即“整改”。
怎么“整改”的呢?
給公驢敏感部被套上了一個粗大的波紋管,或曰:文明“大褲衩”……
結果呢?這整改后的畫面,比原來的生理現象還夸張,更吸引眼球了!
這到底是遮住了,還是搞了個“特寫”啊?
公驢也不樂意,自古以來,祖祖輩輩都沒有穿衣服的先例,人類憑什么給自己套上這么個玩意?
網友們看到這波操作,集體懵圈加吐槽:“好家伙,本來可能就顯眼點兒,現在又粗又長還加個罩子,投訴的和整改的,都是‘人才’!”
許多人站出來發聲:"動物的生理特征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哪一種動物不是'坦誠相見'?人類強行給動物穿'遮羞布',才是違背自然規律的畸形審美。"
那個投訴者,本來是游客,為什么不看美景只看驢?、
一些人啊,慣于打著某某旗號編織道德牢籠,動不動認為這個不雅、那個齷齪,將個人的矯情升級為“公共危機”。
這種對驢的苛責,看上去立意甚高,卻暴露出典型的巨嬰綜合征。它要求外部世界無條件適配個人好惡,否則便以“受害者”姿態“投訴”,而且屢試不爽。
他潛臺詞是:“我看不慣的,就必須消失。”
景區呢?迅速完成了“投訴-妥協-追責-整改”的閉環, 給公驢子穿上“內褲”,無疑是成本最低、阻力最小、回應最“快”、效果最“直觀”的解決方案。
表面功夫一做,快速“止血”,回避了一切可能產生的責任風險。
堪稱“完美”!
就這樣,一頭勤懇工作的驢,硬生生被逼成了“網紅”。
毛驢只是動物,它不懂何為“雅”,何為“俗”。
它的存在,是黃河岸邊一道質樸真實的風景線,承載著當地農民的生計與汗水......驢何罪之有?
罪在它不會說話,罪在它是權力結構中絕對的弱者。
君不見,把責任推給底層、把鞭子抽在出力最多的人身上,是某些人的“習慣動作”。
此刻,壺口那頭被“整改”的驢,已經不再是驢,而是千千萬萬基層勞動者的真實隱喻。
他們不正是現實中的基層牛馬嗎?
讓牽驢的謀生者有尊嚴地掙錢,讓毛驢自在地吃草干活,讓游客在安全、有序、有溫度的環境中感受黃河的壯闊,才是一個5A級景區該有的格局。
同時,也告誡那個投訴者:真正的文明,是學會用干凈的眼睛看世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驢是驢。
大家以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