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又叫天貺節,貺字意為天賜。故事得從宋朝說起——據記載,宋真宗在這天“得天書”,視為上天賜福,從此定為吉日。民間沿襲,更添了“曬衣曬書,除晦迎祥”的習俗。你瞧,“六月六,曬龍袍”,皇帝的衣服都要晾曬,更別說我們尋常百姓家。
還有一說,這天是文昌星得道升天日,所以老學究家里的藏書都要拿出來曬。據董其昌詩句,“曝書六月六,曬得文氣足”,人們相信,書本曬了,孩子念書自然聰明,書香世代不斷。
有趣的是,某些地方還流傳“姑姑節”,已出嫁的女兒這天要回娘家。大家邊晾曬邊絮叨,或聊舊事,或織毛線,這份“女兒回門”的溫情,給了千家萬戶夏日里最濃烈的親情底色。
還有一句老話:“六月六,貓兒狗兒洗浴浴。”寵物也要沐浴曬太陽,寓意晦氣隨水去,福氣跟著陽光來。這可不是現代人才寵愛動物,老祖宗幾百年前就懂得尊重“萬物共榮”。
餐桌上的順意:三道家常,食中有福
民間信得很,節令的飯要吃得順嘴,也順心。一家人圍桌而坐,熱氣騰騰的飯菜,也是六月六最好的儀式感。
豆角燜面:團圓順遂的滋味
豆角寓意“節節高”,燜面寓意生活綿長,南北各家多喜歡。做法:豆角摘筋斷段,鍋里油煸香,再放五花肉丁或雞蛋,加切好的土豆塊、面條,添點水,悶一鍋香氣,撒上蒜末和辣椒油。一家人圍桌大快朵頤,吃的是日子細水長流。
蛋菜同炒:團圓平安福滿堂
“六六大順”,圓滾滾的雞蛋,自帶圓滿意思。最普遍的就是西紅柿炒蛋,雞蛋打勻,西紅柿切丁,先煎蛋后炒番茄,合攏快炒,點鹽和蔥花,顏色鮮亮,軟滑不膩,孩子老人都喜歡。
涼拌“三鮮”:清新開胃添順氣
夏天腌拌生菜也有講究。常見的“涼拌三鮮”,取黃瓜、胡蘿卜、木耳(或豆皮)切絲,加點蒜泥、米醋、香油,一拌就是清新爽口的開胃菜。菜色豐富,寓意五彩順意,既補水分,色彩也讓人好心情。
這些菜簡單家常,不講大魚大肉,卻把一年的順氣、福氣和愛都“吃”進了胃里。
宮內民間共守的“5件事”
曬衣曬被
但凡遇上晴天,這件事一個都跑不了。小時候見奶奶把“嫁妝里剩下的紅被面”翻出來,前前后后抖落一遍。傳說六月初六的陽光“佛腳帶?!?,曬出來的衣被能驅霉防潮,也可以把一年里的小病小災晾跑。
曬書本與照片
念書的人家早早把書鋪到院里石桌上,說是曬出“文運”。我家那本發黃的《三字經》,也是每年六六都“享?!?。如今有些老照片、證書、全家福,也一并翻出來,圖個念想與溫暖。
大掃除
老話講“除晦得順利”。天熱時節,衣被書柜通通騰空打掃,掃去積灰,也給主人添一份清爽。家人一起動手,邊做邊聊,生活的默契全在這些時刻。
洗浴寵物和孩童
貓兒狗兒、娃娃娃女統統洗澡,晾在太陽底下曬得松軟——老人們說,小祖宗大熱天不洗凈晦氣,這一年都不安生。其實,更像是大人疼人、愛家的借口,多幾分笑聲。
家宴聚福
這天若有親戚走動,一定是圍桌坐滿,請一大家人共餐。飯菜雖家常,團圓卻難得。晚飯后一邊收拾衣被,一邊說笑,煙火氣里藏著最踏實的福氣。
兩條不宜,過日子“安分最要緊”
忌隨便扔舊物
老物曬過、用過,再送人或留著,都帶著往昔的情義。隨手處理易傷和氣,也丟了惜物節儉的家風。有人說,一塊用過多年的桌布,也值得在太陽底下留一回影子。
忌與人爭執
大熱天心浮氣躁,六月六越要和氣。有人鬧別扭,家里老人總拉攏開:“順氣過好日,和和氣氣有余慶?!逼鋵?,這不僅是給節日添吉利,更是用最樸素的道理維護家中的平安。
這些習俗,粗看是講究,細想全是人情。儀式感從來不過時,塵埃落定之處,總顯出歲月的慈悲。
窗外蟬聲正忙,院里陽光一層層地晾在老衣衫和竹席上。老理兒說,順心的日子要善待舊物,也要珍惜團圓。六月初六這天,曬的是東西,留的是心意,吃的是家常飯,圓的是平安順遂。細細一想,中國這些講究,都不難也不夸張,不過是讓每個人在生活里安個心、落個腳。
我總覺得,平靜的日常,就是世間靜水流深的祝?!傲箜槨?,不是吉祥話的堆砌,而是每個愿為家奔忙的人,在汗水里、飯菜里、衣被書冊里,把心事和盼頭都慢慢理妥。若還有人肯一起做好這5件小事,這一年就有了奔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