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六月的盛夏,把一年中最豐沛的陽光都撒在了門前院里。農歷六月初六,太陽一上樑,空氣里就混著一股特殊的暖意和煙火氣。誰家院墻邊晾著花花綠綠的被褥和衣裳?哪戶廚房飄來羊肉湯的馥郁香氣?這一天,在咱中國人的老黃歷里,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天貺節。
有趣的是,六月初六不僅是氣溫上的小高峰,還是各地風俗、故事扎堆的“吉祥日子”。徐州人喝羊湯熱氣騰騰,江南人曬書衣避潮防蛀,姑姑節請回出嫁的女兒、女婿,家家合歡。就連寺廟里都有僧侶曬經翻書的影子。大人們總叮囑,“六月六,講究‘好頭彩’”,于是“六樣菜”的風俗便成了民間一道不可或缺的小儀式——討吉利、求安穩。
小時候我愛湊熱鬧,每年這天,不是跟著大人曬被子翻箱找衣裳,就是滿院子幫著揀羊骨剝麻花兒,哪怕汗流浹背,也覺得日子有盼頭。因為每一道規矩背后,藏著一家人的心意,也寄了對未來滿滿的好愿頭。今天,咱們就繞著老屋子的煙火和六樣菜的香,細細說一說天貺節那些溫柔的門道和趣味的講究。
天貺,意為“上天恩賜”,這節日的典故要追溯到北宋宋真宗。當年宋真宗夢得天書,為籠絡人心,便將六月初六定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建天貺殿,意味天佑我民、風調雨順。從此,每至這一天,民間就漸漸衍生出慶賀、感恩的種種風俗。
民諺有云:“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所謂“紅綠”,指的就是五彩斑斕的衣裙。為什么要曬?因為南方梅雨后衣物潮濕,晾一晾不僅防蛀,還代表祛晦氣、迎好運。江南一帶更流傳“曬龍袍”的故事:乾隆年間皇帝偶遇大雨,濕衣難干,就在六月六曬曬龍袍,從此家家效仿。
北方有句順口溜:“六月六,看谷秀?!币庠诖藭r莊稼生機勃勃,農人看著天、望著地,心里頭憧憬秋天的好收成。又有一句風趣老話:“六月六,曬得鴨蛋熟?!北淼氖翘鞜幔蚕袷菍θ兆拥牧硪环{侃。
除了曬衣服、書本,這天還有“翻經節”的說法。相傳唐僧取經途中遇水,經書全濕,全靠六月六這天曬了經卷,藏經才能安然無恙。所以佛門弟子也在這天翻檢藏書,曬經祈福。
更不得不提“請姑姑”“接姑娘”的習俗。這緣起春秋晉國宰相狐偃家的故事——“六月六,請回閨女,大事化小、家和人安”,既是化解矛盾、也是消災納吉的民間智慧。有的地方,姑娘們這天會帶著小禮物回娘家,廚房里全是熱氣騰騰的家常心意。
如此看來,六月初六是“賜”,也是“曬”;是家和萬事興,更是人間最簡單的幸福模樣。
六樣菜的煙火氣,夏天里的口福與彩頭
小時候家里講究“六月六,桌上擺六樣,討個頭彩?!庇行┦堑胤斤L味,有些是娘家的心意,但都有寄托著新舊交替的盼望。如今大城小巷的做法各異,但那份團團圓圓、求好運的愿景沒變。來說說這六樣菜,有哪些滋味與講究。
羊肉——熱湯滾燙里的安慰
徐州一帶的“伏羊節”,從六月初六開始,家家揭蓋大鍋燉羊肉。一碗醇香的羊肉湯,趕走了濕氣、也帶來好運。傳說三伏天吃羊,有“以熱治熱”之寓意。其實嘴饞的我們,更多感受的是那勺滾燙的溫暖。
家常做法:挑羊腩或羊腿肉,切塊飛水去腥。放入砂鍋,加姜片、蔥結、花椒燉至軟爛,鹽收口,撒點香菜。若愛口重,蘸點醬油蒜泥,自成一味。喝湯時熱汗直冒,人也輕快了不少。
面食——糕屑、茯苓糕,節節高升的寄托
江蘇北部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用炒香的面粉加蜜和糖油做成的小糕,比起現代蛋糕,多了幾分樸拙的甜香。誰家小孩子不念念糖糕的滋味?吃了“糕”,圖個高升與豐收。
簡單做法:炒熟麥面,拌糖、油、少量蜂蜜揉勻。搓成小團狀、或壓成餅狀,撒點芝麻。晾涼即食,細膩松軟,老人孩子都愛。
若有茯苓粉,和糯米粉調和,按水團團蒸熟即成“茯苓糕”,清口不起膩,炎炎夏日吃一口,真是滿心歡喜。
粽子、麻花——百年不變的團圓情
雖說端午已過,但江南有在天貺節再包粽子的習俗。家人圍鍋剝粽,裹糯葉,聊家常,既是延續端午的祝愿,也是多一份甜蜜的粘連。麻花酥脆,大人小孩都解饞,有祈求日子“麻利如意、甜甜蜜蜜”的含義。
粽子做法:糯米提前泡透,裹進豆沙、蜜棗或咸蛋黃等餡,用粽葉疊成三角,棉線扎緊蒸熟。麻花可以選現成的,家里若能搓上一鍋,香味滿院,分外溫馨。
豆腐、雞蛋——素樸中的圓滿期許
“六樣菜”里總少不了豆腐。有人說,豆腐白凈象征平安凈潔,寄望日子如豆腐般清清白白?!傲箜槨?,雞蛋圓潤,寓意團團圓圓、事事順心。
家常炒豆腐:嫩豆腐切塊,熱鍋滑油,下蔥姜、點生抽,撒蔥花起鍋。雞蛋可以蒸、煮、炒,配點番茄,清爽宜人。
時蔬鮮果——守護夏日清爽的那一口
時令蔬菜瓜果在這一天必然登場。挑幾樣涼拌黃瓜、涼拌西蘭花、蒸茄子,既清口解膩,也象征生活多彩富足。夏天盛產水果,一家人坐院里分瓜果,甜在舌尖,美在心頭。
清涼做法:黃瓜拍碎、加生抽、醋、蒜末拌勻。茄子上鍋蒸熟,撕成條,拌點香油醬油就行。
“六樣菜”并無固定標準,葷素搭配,家常小炒、大鍋燉湯,家里的煙火氣和討彩頭的心情,才是主角。有了六樣菜,無論遠近親疏,也都能品出那一口團圓和好運。
三、“三曬三宜,二忌一勸”——六月初六的門道和智慧
三曬三宜:老天爺也講科學
一曬衣:六月正是梅雨轉晴,曬被衣除潮防蛀,老人說“曬一曬衣裳,穿一年舒暢”,也是去舊迎新的意思。
二曬書:家中舊書趁晴天攤開,既防蟲蛀,也給孩子上一堂“惜書如寶”的家風課。
三曬陳物:干貨、糧食、被褥、甚至銅錢首飾,都能趁天曬曬,祛掉梅雨的濕氣,也圖日后安穩。
三宜:
宜全家團圓。無論請姑姑接閨女還是親戚來做客,這一天重在一家人圍坐一桌,講講舊事,說說新愿。
宜感恩祈福。有天貺“天賜”吉意,老人往往帶頭祭拜祖先、焚香燒紙,祈求順遂安寧。即使不迷信,心里那一份敬畏與感恩,不妨多留點空間。
宜分享美食。六樣菜的講究,哪怕只是家常小炒,分些給鄰里、長輩,順手送上一兩塊自家糕點,彼此心頭都亮堂。
二忌一勸:老規矩留著用
忌大動肝火。六月天一熱,家里人免不了心浮氣躁。這天有人吵鬧,老人會“勸一勸”,說是會帶來晦氣,還不如端碗湯、各自消消火。
忌隨意扔棄舊物。俗語說“六月六,舊物焚燒皆帶晦?!庇械睦险瑢幙蓵褚粫?,也不輕易扔丟;既惜物,也是提醒咱們珍重往昔,莫失本真。
一勸是:處暑當歡,吉日宜喜。無論這一天家里多簡單,都記得操辦點儀式感,不為別的,只為心頭那股熱氣騰騰的念想。日子風生水起,最怕沒了滋味。哪怕只曬本舊書、炒個蛋,也得讓日子有點“節氣”。
走過歲月漫長,許多節日習俗被新生活取代,但天貺節、六樣菜、曬衣曬書曬舊物的風俗,卻如同老房子墻上的余溫,留在了記憶深處。家人團聚,熱氣騰騰的一桌菜、窗外晾曬的被子和書,這種人間煙火的溫馨,該是中國人骨子里難以割舍的小確幸。
節日本無高低,日子自在過。哪怕盛夏烈日當頭,只要全家歡聚一堂、六樣菜端上桌,連蟬吟聲都顯得格外燦爛。咱們中國人善于把平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無非是一句:日子雖熱,心頭有了彩頭,苦也能變為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