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暑熱當令,常夾濕氣,此時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響。
尤其夏至后自然界陽氣達到頂峰,同時陰氣開始萌生。因此,這個時期我們既需要清泄暑熱,也要注意養陰生津。
暑濕交困,易使人出現身體倦怠、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不適。
選擇適宜的茶飲飲用,有助于幫助身體發散過盛的熱氣、消除內部濕邪,同時為身體補充水分與陰液。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脾胃專家何婉婉主任,來給大家分享4款適合夏天喝的養生茶方,可以換著喝,幫助解暑同時調養脾胃。
4款實用茶方,應對夏日常見不適
1、荷葉薏米茶
夏季濕氣重,脾胃氣虛者易有腹部脹滿、舌苔厚膩、大便不暢等問題。荷葉性平偏寒,能清暑化濕、升發清陽,對于緩解腹脹感有益。薏米健脾利濕,有助于止瀉和中。
方法:干荷葉、炒薏米適量,沸水泡15分鐘,飯后飲。助運化、減濕氣、增食欲。
2、野菊花麥冬茶
若在夏季常感口苦口干、心中煩亂,多屬陰虛內熱之象。野菊花可清熱瀉火,緩解頭面部的熱感。麥冬擅長滋養肺胃之陰,能生津液、除煩渴。
方法:野菊花、麥冬沸水燜泡代茶飲。清郁火,養陰生津,安神助眠。
3、苦丁決明子茶
部分老年人在夏季易感眼部干澀、視物欠清,并伴有便秘或腹脹現象,常與肝火偏旺、氣血運行欠暢有關。苦丁茶性寒味苦,能清肝熱、輔助調節血壓血脂。決明子則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
方法:苦丁、炒決明子沸水沖泡。清肝明目,通便調壓。
4、生地烏梅茶
對于出現心緒煩躁、多夢少眠、小便短黃、手足心發熱者,常因體內津液虧耗,虛火內生所致。生地黃主入心腎,長于滋養陰液、清熱生津。烏梅味酸,能收斂肺氣、生津止渴、輔助斂汗開胃。
方法:生地、烏梅煮15分鐘,溫服。養陰生津,除煩止渴。
門診案例分享
36歲杜女士,主訴為反復腹部脹痛,伴有明顯口苦、反酸。何婉婉主任經四診合參,辨證為脾胃濕熱證。
開方:黃連清熱燥濕、黃芩清熱、黨參健脾益氣、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多藥協同,幫助清熱祛濕、調脾和胃。
一周后反饋,腹脹、口苦反酸等不適明顯減輕。
需要注意的是:胃炎重在辨寒熱虛實,夏天喝茶是輔助,但嚴重時需醫生診脈開方調養。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應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