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系蒙古族習(xí)用藥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夏、秋二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除去雜質(zhì),陰干。
【形態(tài)特征】
本品呈扁球狀盤形,直徑4---7mm。
外被膜質(zhì)宿萼,宿萼鐘狀,黃綠色或黃棕色,有的微帶紫色,先端5齒裂,裂片內(nèi)卷,其外有條狀披針形的小苞片3片。
果梗細(xì)短。果實(shí)由分果瓣10---12枚組成,在圓錐形中軸周圍排成1輪,分果類扁圓形,直徑1.4---2.5mm。
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具隆起的環(huán)向細(xì)脈紋。
種子腎形,棕黃色或黑褐色。
氣微,味澀。
【性味與歸經(jīng)】
味甘、澀,性涼。
歸小腸、大腸、膀胱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利尿,消腫。
用于尿閉,水腫,口渴;尿路感染。
【用法與用量】
3---9g。
【常見偽品】
茼麻子
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種子。
呈三角狀腎形,長3---4mm,寬2---3mm。
表面灰黑色或黑色,有灰白色稀疏短毛,凹陷處有淡粽色線形種臍。
種皮堅(jiān)硬,子葉2片,重疊折曲,富油性。
氣微,味淡。
注:冬葵果與茼麻子雖同科,但屬種不同,性味功能各異,應(yīng)以其名入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已分別記栽。
【相關(guān)論述】
《本草綱目》
“葵,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通乳,消腫滑胎也,其根葉與子,功用相同。”
《本草崇原集說》
“葵性寒滑,似非孕婦所宜,何以《金匱》治妊娠水氣,用葵子茯苓散?修園日,有病則病當(dāng)之也。《千金》以參、術(shù)等味駕馭其間,愈覺平妥。”
【藥理作用】
具有增強(qiáng)免疫、抗菌、抗胃潰瘍等作用
【臨床應(yīng)用】
治血痢、產(chǎn)痢
冬葵子為末,每服二錢,入臘茶一錢,沸湯調(diào)服,日三。(《圣惠方》)
治痎瘧邪熱
冬葵子陰干為末,酒服二錢。(《圣惠方》)
治盜汗
冬葵子三錢,水煎兌白糖服。(江西《草藥手冊(cè)》)
治面上皰瘡
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冬瓜子)各一兩。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治難產(chǎn),若生未得者
冬葵子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頓服之。(《食療本草》)
【使用注意】
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作者:中山市小欖人民醫(yī)院 陳家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