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中,解放軍突然看到幾名川軍,圍著一具尸體大哭:“我們軍長突圍不成,飲彈自盡了!”
軍長名叫楊干才,是一位川軍將領。
按理說,川軍屬于地方派系,和蔣介石的中央軍是死對頭。
但楊干才在解放戰爭中,卻站在了蔣介石一邊,負隅頑抗。
楊干才,1901年10月1日,生于四川廣安。
他原名楊棟臣,是四川軍閥楊森的侄子。
“楊干才”是日后從軍的名諱,從他的名字中,可以看到其家族希望楊干才能成為一時的社會翹楚、風云人物。
從小,楊干才就得到了優質的教育。
伯父楊森為了培植勢力,將楊干才送到了四川陸軍講武堂第一期學習軍事知識。
畢業后,楊干才回到了四川,在楊森手下效力。
在軍中,楊干才有著很高的威望,每次征戰必沖鋒在前,還贏得了“猛張飛”的稱呼。
楊森手中,第20軍是主力部隊,也是少有的從北伐戰爭就存在的部隊。
在楊森的帶領下,第20軍逐漸成為“川中五強”。
到了抗戰時期,楊干才接手了第20軍,成為第三任軍長。
此后,楊干才貫徹了楊森的“楊家軍”治軍傳統。
在當時的軍閥體系中,第20軍的位置十分微妙,既和中央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也獨立成一派,不受中央的約束,內部的人事任免,全掌握在楊氏一族的手中。
1945年末期,日軍是秋后的螞蚱,楊干才趁著這個機會,撈取了一些戰功,也增添了自己的光輝履歷。
廣西攻勢中,楊干才帶著20軍從靈川、向全州進攻,剿滅了大量的日軍士兵。
正當第20軍準備進攻桂林,沒想到卻得到了日軍的投降消息,這也宣告著第20軍的抗戰使命到此結束。
解放時期,第20軍整編為第20師師長。
1946年10月,華北地區戰事緊張,蔣介石看中了楊干才特質,將第20師調到了山東臨城,誓要和山東野戰軍一較高下。
初期,山東野戰軍指揮系統領導失常,導致楊干才打了一些勝仗。
蔣介石聞訊后,將楊干才提拔為“第10兵團司令官”,駐守襄樊。
但令楊干才失望的是,桂系大佬李宗仁、白崇禧反對此事,認為這是干預自己的勢力,便攪黃了此事。
1948年8月,楊干才退而求其次,以第10兵團為基石,組建了第14兵團,任副司令員。
淮海戰役爆發后,楊干才領兵出征。
他雖然知道淮海戰役是個火坑,但也不能違背上意,硬著頭皮參加了戰役。
不料一到戰場,楊干才就遇到了華東野戰軍。
血戰三天,贏得了國民黨的褒獎。
渡江戰役中,楊干才奉命守衛蕪湖,沒想到的是,這里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他在蕪湖遭遇了華東野戰軍的包圍,突圍不成,選擇了飲彈自盡。
蔣介石聽說了楊干才的死訊,為了激勵國民黨殘存的將士,還追贈楊干才為陸軍上將。
參考資料
《打出來的抗戰主力:川軍第20軍》四川黨建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