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民養老金網絡上有兩種觀點:
一種說“建國后前30年,中國是農業社會為主的國家,國家公職人員,包括軍隊的供養,發展輕重工業的原始積累,大部分都是以公糧的形式提供的。包括抗美援朝蘇聯提供的武器,絕大部分都是通過易貨貿易,用農產品嘗還的,整整用了14年才還清。國家富強了,不能忘本,飲水思源,不能忘了來時路!這一代老去的農民的養老金應該提高,農民應該有更好的待遇。”
而另一種觀點卻說,“養老金不是福利,是自己工作的積累。養老金不是國家給的福利,是自己的收入和工作單位存入養老賬戶的。與貢獻和辛苦無關。別拿視同說事兒,所謂視同是因為那些年是單位負責發本單位的養老金,后來歸社保了,而職工年輕時扣的錢歸了國家所以視同。 這根本是二回事兒。交社保有養老金,不交沒有天經地義。認為養老金不是國家給的福利。它全稱叫做養老保險基金,而公糧是以實物形式向國家交的土地使用稅。硬說它們是一回事顯然是沒有依據的。”
同樣的奉獻,不同的晚年,公平不應缺席
300元與3000元——這是當前我國農民與城鎮職工養老金差距的真實寫照。當城市退休老人安享晚年時,那些曾在田野里揮汗如雨、用公糧養活整個國家的老農們,卻仍在為基本生活發愁。一句“沒交社保就沒有養老金”的冰冷邏輯,抹殺了數億農民的歷史貢獻,這是對歷史的不公,更是對奉獻的遺忘!
不可磨滅的功勛:農民如何撐起共和國的脊梁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在工業幾乎為零的困境下,是國家通過“統購統銷”政策,要求農民將生產的糧食優先上交國家。公糧,這一延續2600多年的農業稅,成為建國初期維系國家運轉的命脈。
一組震撼的數據:1988年,全國8.2億農民生產的3.9億噸糧食,不僅養活了自己,還額外供應了2.2億城鎮人口的糧食需求!沒有農民的奉獻,城市的發展將寸步難行。
但這僅僅是開始。在六七十年代,國家號召改單季稻為雙季稻,卻面臨水利設施嚴重不足的困境。沒有大型機械,沒有國家資金支持,農民們扛起鋤頭,用血肉之軀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水利工程:
– 修建水庫8.4萬座
– 修筑河堤17萬公里
– 新增灌溉面積3億余畝
這些工程至今仍在滋養著中國的土地,產生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源”。而當時參與建設的農民,報酬和生活費用全由生產隊自行承擔!
冰冷的現實:被遺忘的奉獻者
進入改革開放后,國家建立了現代養老保險體系。然而歷史卻在這里劃下了一道鴻溝:
–工人群體:在社保實施前的工作年限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由國家承擔相應保費
–農民群體:交公糧的歲月卻不被計入任何養老保障體系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雖然為農民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每月100-200元的基礎養老金(上海除外),與職工平均3000元以上的養老金形成巨大反差。一位老農的感嘆道出了無數人的辛酸:“年輕時一樣為國家作貢獻,為什么工人老了有退休金而農民沒有?”
剖析偽命題:公糧為何應被視作歷史貢獻
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的聲音,主要基于一個論點:公糧是稅收,與養老金無關。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實則割裂歷史:
稅收本質的一致性:工人通過企業上交利潤的方式繳稅,農民通過交公糧繳稅,兩者都是為國家財政做貢獻的不同形式。為何工人的貢獻可折算為“視同繳費”,而農民的卻不能?
- 制度設計的時代性: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民被納入公社體系,依據《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范章程》,養老由集體以糧食形式保障。這與當時工人由單位養老本質相同,只是表現形式不同。
生產資料置換的公平性:改革開放后,工人下崗獲得了經濟補償和社保接續,而農民在土地承包制下僅獲得了土地經營權。土地并非無償福利,而是農民用歷史貢獻換來的生產資料。
制度銜接的缺失:當國家將企業養老轉為社會養老時,通過“視同繳費”政策解決了工人權益銜接問題。但農村集體養老功能瓦解后,卻沒有相應機制承接農民的養老權益。
時代的呼喚:富起來的不應忘記耕耘者
2021年,中國GDP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國家經濟實力今非昔比,完全有能力解決老一代農民的養老問題。
我們呼吁:
- 承認歷史貢獻:將公糧繳納年限折算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讓農民得到應有的尊重
- 建立特殊補償機制:設立“農民歷史貢獻養老金”,專項補貼老一代農民
- 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 健全動態調整機制:使農民養老金隨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令人欣慰的是,全國政協委員王學坤、張亞忠等已在“兩會”上提出建立農民退休制度的提案。這合國情、順民意、念初心、行使命!
結語:一碗飯里的家國情懷
在太行山深處,86歲的李大爺拿出珍藏的“農業稅完稅憑證”,紙張已經發黃,但印章依然清晰。他喃喃道:“交了一輩子公糧,修了十幾年水庫,不圖國家養,只求活得有尊嚴。”
這不僅是李大爺的心聲,更是一代農民的集體呼喚。他們用脊梁扛起了國家的困難時期,用汗水澆灌了共和國的經濟騰飛。如今國家富強了,不能忘記那些彎著腰種出我們每一碗飯的人!
飲水當思源,公平莫缺席!給農民一個體面的晚年,就是給歷史一個交代,給民族一個良心!
歡迎轉發支持!讓更多人看到農民的歷史貢獻!點擊關注我們,共同推動社會公平進步!
如果您支持提高農民養老金,請點!您的每一個贊都是對農民奉獻的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