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拉長的光伏產業調整周期,正用殘酷的現實證明跨界光伏并非易事,而是一場血與火的洗禮。
現在看,這輪光伏擴產“大躍進”運動,皇氏集團、山煤國際、向日葵、正業科技、奧維通信等退出、終止項目的企業,似乎更有先見之明,淺嘗輒止,沒有陷入“渡劫”的深淵。
反觀,沒有金剛鉆偏攬瓷器活,入戲太深的跨界玩家則因舉債投入大量真金白銀,項目建成后開始持續虧損,落于相當被動的地位,遭到了供需結構再平衡的瘋狂“反噬”,逐漸淪為跨界失敗的案例,穿越周期者的背景板。
1、*ST沐邦:深陷債務、訴訟泥潭,流動性危機已現
*ST沐邦未披星戴帽前股票簡稱“沐邦高科”,原本主業為益智玩具,號稱“中國版樂高”,在跨界的眾多玩家算是明星企業。其通過收購豪安能源進入光伏行后,不惜開出877萬年薪聘請晶科能源原COO郭俊華掌舵,在擴產方面更是大手筆。
沐邦高科先后在南昌安義、湖北鄂州、廣西梧州、安徽銅陵、山西忻州拋出了TOPCon電池片、硅片硅棒擴產計劃。剔除終止的安義、鄂州項目,廣西梧州、安徽銅陵和山西忻州計劃投資總額達到了162億元。而包括安義、鄂州項目在內,其拋出的擴產計劃總投資額達到270億元。
跨界光伏后,沐邦高科“披星戴帽”的同時,也深陷債務危機泥潭。截至2025年3月31日,沐邦高科流動資產7.88億元,流動負債21.93億元,流動負債大于流動資產,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公司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6月5日,*ST沐邦(603398)一口氣發布3則公告。一是募集資金賬戶被司法劃扣806.74萬元;二是控控股股東沐邦新能源控股持有的2.70%股份,即2,363,264股被凍結,三是沐邦新能源控股收到法院執行通知書。沐邦新能源控股共持有*ST沐邦87,540,61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19%。
公告顯示,沐邦新能源控股拿到了銅陵高新企航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高新企航”)3.64億元的股權轉讓款,卻未交割約定的17,816,994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20%)。
2、棒杰股份:控股股東“賣身”離場
6月2日,棒杰股份(002635)公告稱,揚州棒杰繼續實施停產。在公告停產的同時,棒杰股份還公示了2025年第一季度服裝板塊實現營收12,301.57元,在總營收中占比99.99%,而光伏板塊營收為0。
棒杰股份在江蘇揚州、浙江江山拋出的10GWTOPCon電池16GWTOPCon電+16GW大尺寸N型硅片投資額分別為26億、80億元,合計總投資額達到106億元。目前,棒杰股份江山項目已于2024年11月停工,揚州棒杰則于2025年3月2日臨時停產。
因跨界光伏投資重金,本身賬上貨幣資金并不寬綽的棒杰股份卷入不少買賣合同糾紛,面臨訴訟纏身、銀行賬戶被凍結,多家子公司股權被凍結,廠房設備被查封的不利境地。
截至2025年5月27日,棒杰股份及子公司有62個銀行賬戶被凍結;連續十二個月內新增尚未披露的訴訟、仲裁事項的涉案金額合計約為39,266.51萬元;棒杰數碼、江山棒杰、揚州棒杰、蘇州棒杰、上海棒杰、揚州棒杰光電的股權被凍結;揚州棒杰及相關公司廠房內部分機器設備被查封,合計賬面價值49,696.82萬元。
2025年5月30日,棒杰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陶建偉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陶士青女士、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蘇州青嵩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蘇州青嵩”)與上海啟爍睿行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啟爍”)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
此份股份轉讓協議達成后,棒杰股份的控股股東由陶建偉變更為上海啟爍,實際控制人將由陶建偉變更為黃榮耀。
3、*ST聆達:資不抵債,啟動重組
聆達股份于2020年通過收購金寨嘉悅新能源進入光伏電池片環節,但在行業下行周期中率先爆雷,子公司金寨嘉悅于2024年3月15日停產,至今也未復產。聆達股份計劃投資91.5億元在安徽銅陵獅子山投建20GW N型電池片項目,還計劃投建金寨嘉悅三期5GW TOPCon電池項目,目前這兩個項目已宣告終止。
目前,*ST聆達只剩下破產重組一條路。初步敲定的產業投資人為金寨金微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簡稱“金微半導體”)及其關聯方。而財務投資人則包括信托投資產品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5月13日,公司副董事長、CEO林志煌離職。
*ST聆達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6115.13萬元,同比下降92.71%;歸母凈利潤-9.5億元,同比下降262.42%;扣非凈利潤-8.56億元,同比下降210.06%;負債率153.77%,毛利率-144.08%。
4、*ST海源:380億擴產淪為“畫餅”,20GW產能流產
5月28日,*ST海源(002529)公告稱,公司控制權轉讓協議涉及的股份已完成過戶登記,交易各方已于2025年5月27日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股權轉讓協議完成后,*ST海源的控股股東變更為金紫欣,劉洪超、 丁立中、劉浩成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劉洪超、丁立中、劉浩共同控制深圳市紫光照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光照明”),2020年曾沖擊科創板IPO,但上市未果。
這標志著神秘贛商甘勝泉退出,海源復材的跨界光伏之路戛然而止。甘勝泉控股的賽維電力仍持有10,000,000股*ST海源股票,持股比例為3.8462%,不再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海源復材同樣是大手筆跨界光伏,披露的擴產計劃總投資額近400億元,但這些項目均屬于畫餅,大部分流產了。
2021年11月23日,海源復材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揚州經開區管委會、西南證券、華能江蘇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華能江蘇能源”)等簽署《新能源產業框架合作協議》,計劃斥資300億元建設新能源項目。
2022年6月1日,海源復材公告,將投資3.55億元在新余市高新建設600MW HJT高效HJT電池項目。同年12月22日,海源復材宣布在安徽滁州投建20GW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基地,預計項目總投資達80.2億元。
5、寶馨科技:90億跨界HJT,被兩大國資起訴
寶馨科技于2022年開始進入HJT電池組件和鈣鈦礦電池環節,在安徽懷遠和內蒙古鄂托克公開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90億元,而當時賬上貨幣資金僅為區區的1.04億元。在安徽和內蒙古,寶馨有2GW HJT+6GW HJT電池組件擴產計劃。寶馨科技還布局工商業分布式和戶用光伏業務,于2023年推出寶馨戶用異質結光伏品牌—“馨屋頂”。
4月27日,寶馨科技發布了關于重大訴訟的公告稱,安徽大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鄂托克旗誠園綠能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兩家有國資背景的企業起訴了寶馨科技,要求其償還股權投資款和違約金,合計涉案金額約4.7億元。
截至5月14日,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江蘇立青和南京宇宏已質押15,905.88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1.02%,占公司總股本的22.09%。其中已質押股份限售和凍結數量13,135.88萬股,占已質押股份比例的82.59%。
另外,寶馨科技還卷入了欠薪傳聞,部分員工欠薪時長達到4-9個月。6月3日,寶馨科技董事、副董事長、總裁賀德離職,實控人馬偉之姐馬琳兼任總裁,實現了董事長、總裁“一肩挑”。
6、*ST綠康:剝離光伏膠膜資產,轉到“小號”單練
2023年,綠康生化(002688)完成收購綠康玉山并設立綠康海寧,啟動光伏膠膜項目投資建設,擬形成“動保產品+光伏膠膜產品”生產和銷售雙主業模式。
2024年,*ST綠康的光伏膠膜的收入為2.31億元,同比增長60.89%,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5.62%。不過2024年,光伏膠膜的毛利率為-38.63%,導致去年上市公司虧損加大。
2024年報發布后,綠康生化因連虧3年被“披星戴帽”,股票簡稱變更為“*ST綠康”。
5月27日,*ST綠康公告,公司擬出售與光伏膠膜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交易對方已完成工商設立,公司名稱為江西饒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江西饒信”)。
其中,接盤方康怡投資為*ST綠康控股股東,義睿投資、 長鑫貳號、皓贏投資均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所以,這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7、*ST云網:“跨界王”前路多艱
中科云網(002306)曾用名湘鄂情,是國內首家登陸A股市場的民營餐飲企業,2009年11月11日登陸創業板,2014年7月更名為“中科云網”,因上市后多次轉型,被稱為A股“轉型王”。
2022年,中科云網公告稱,擬斥資50億在江蘇高郵投建5GW TOPCon電池項目,后來擴產規模提升到8GW。但項目投產效益不佳,2024年6月開始停工、停產,一度還卷入欠薪風波。
據不完全統計,中科云網拿下的電池片訂單有4.008GW,光伏組件供貨訂單1GW,共計5.008GW的光伏大單。中科云網還設立子公司,計劃租賃廠房和設備進入組件環節。
因2024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中科云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于今年4月16日變更為“*ST云網”,最新股價在2元左右,市值已不足20億。
8、嘉寓股份:重組無果,黯然退市
嘉寓股份(300117)主營業務是玻璃幕墻,2017年開始跨界光伏。2022年11月9日,總投資5億元年產2GW組件的嘉寓阜新高效光伏組件基地項目正式投產運行。2024年2月6日,嘉寓股份子公司與威縣尚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總金額24242.04萬元的《光伏組件采購合同》。
嘉寓股份于2024年7月19日啟動預重組,曾確定道榮科技為產業重組投資人。但重組事宜一波三折,這次重組未能成功。2025年4月30日,嘉寓股份(300117)被深交所摘牌正式退市。
9、東旭藍天:黯然退市,母公司總資產2000億+
東旭藍天主要從事光伏電站投資,也有一定組件產能,擁有年產能規模達2GW的光伏組件基地。截至2021年底,自主開發投資各類光伏電站并網容量累計超1GW,項目儲備超10GW。東旭藍天的母公司東旭集團實力雄厚,官網介紹總資產2000多億元,員工近23000人。
2025年4月29日,*ST旭藍(000040)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并將于4月30日被摘牌。
10、ST陽光:資本大佬陸克平兩次折戟多晶硅
*ST旭藍和*ST嘉寓退市前,ST陽光(600220)和ST億利(600277)于2024年先行從A股退市。當年,退市的還有ST愛康(002610)。
ST陽光的母公司江蘇陽光集團,有著輝煌的發展歷史,公司涉足毛紡服裝、醫療器械、生態農林、大數據管理、海外礦業等產業,是中國紡織行業唯一獲得中國世界名牌、中國質量獎的企業。
早在2007年,江蘇陽光開始布局多晶硅,成立了寧夏陽光硅業,建成年產能1500噸的多晶硅產能。因歐美金融危機,后來寧夏陽光硅業破產,江蘇陽光這次跨界以失敗告終。
2021-2022年光伏擴產潮當中,江蘇陽光重操舊業再次進入多晶硅項目,曾計劃投資200億元在包頭建設包括10萬噸多晶硅在內的一體化項目。此后,這個項目屢次擱淺,江蘇陽光又移師到寧夏石嘴山,擬斥資50億元建設5萬噸多晶硅項目。
這個項目遲遲未能落地。2024年,ST陽光鎖定面值退市。江蘇陽光的實控人為資本大佬陸克平,曾涉海潤光伏內幕交易案,操縱四環生物、威創股份(002308)股票,現年81歲的陸克平被罰終身市場禁入。
2024年年5月7日,證監會對陽光集團涉內幕交易海潤光伏股票一案開出了2.32億元天價罰單。
11、ST億利:光伏治沙概念股摘牌
億利資源集團創立于1988年,誕生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集團資產逾千億,員工6000人,旗下的ST億利(600277)主要搞光伏治沙和氫能治沙項目。
同時,億利資源在光伏制造端也有布局,其與一道新能合資成立了內蒙古億利一道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億利一道”)。2023年11月17日,億利一道年產4GW沙戈荒地區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
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ST億利于2024年7月18日終止上市暨摘牌。
12、華東重機:子公司“銷戶”,被申請重組
華東重機(002685)也是跨界光伏大軍中的生猛力量,不僅聘請光伏大拿朱治國,資深光伏人沈龍強進入管理層,還拋出投資20億元、60億元在徐州沛縣和安徽亳州建設10GW TOPCon電池片的擴產計劃,其TOPCon電池轉換效率還于2023年11月創下26.10%的世界紀錄,比晶科能源等頭部廠商還厲害。
不過,華東光能遭到了現實的“毒打”,光伏業務出現虧損,萌生了退意。2024年8月5日,華東重機官宣終止投建亳州年產10GW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并注銷項目公司華東光能亳州。
4月26日,華東重機公告稱,債權人浙江凱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凱盈公司”)以華東光能和華東光能徐州無法清償到期債務為由申請了預重組,濱湖法院、沛縣法院受理了重組申請。
此外,華東光能和華東光能徐州還卷入訴訟爭端,與知名光伏“賣鏟人”捷佳偉創互訴。捷佳偉創提出20,838.25萬元的訴訟索賠,華東光能徐州要求捷佳偉創賠償經濟損失30,628萬元。在新建TOPCon電池基地上,華東重機及其子公司已支付了約4.11億元的設備款。
除了因砸了真金白銀陷得太深的企業之外,和邦生物、正業科技、麥迪科技、樂通股份等跨界玩家同樣遭到了產業調整的當頭“棒喝”,暫緩投入、項目擱淺、轉讓股權、終止項目成主旋律。
2024年4月20日,和邦生物宣布,暫緩對光伏硅片、光伏組件項目的投入。和邦生物通過武駿光能切入光伏組件和硅片環節,有8GW的組件擴產規劃,現有2GW項目投產。硅片方面,武駿光能控股的阜興科技有20GW N型大硅片擴產計劃。
2024年11月5日,正業科技公告,將終止投資總投資50億元年產5GW光伏組件及8GW異質結(HJT)光伏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此項目一期1 GW光伏組件生產設備已于2024年正式投產,一期剩余1GW光伏組件生產設備目前處于調試階段。
2024年8月,麥迪科技發布公告稱,擬將炘皓新能源100%股權出售給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綿陽市安建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安建投資”),并終止由炘皓新能源為實施主體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智能制造項目”。炘皓新能源是9GW TOPCon電池項目的實施主體。
2023年9月,樂通股份公告,公司擬投資50億元在安吉縣建設4.8GW高效HJT電池+4.8GW電池組件全自動智能產線制造項目。目前,該項目推進緩慢,未見有開工消息。
當然,有如過江之鯽的跨家玩家中,或不乏有逆襲上岸者。如果說有,那么明牌珠寶(002574)可算一個,仕凈科技(301030)可算第二個。
明牌珠寶的光伏業務雖也是虧損,但這家請了劉濤做代言的珠寶廠商黃金、珠寶飾品大賣,可為光伏業務持續“輸血”。同時,明牌珠寶還抱上天合光能的大腿,子公司日月光能與天合簽下了58億元的電池片供貨合同。
與晶科能源關系“莫逆”的仕凈科技守得云開見月明,2025年Q1業績扭虧為盈,仍在逆勢擴產。仕凈科技計劃投資112億元在宣城投建24GW TOPCon電池項目,一期投資75億元建設18GW電池。
仕凈科技還聯手晶科能源共同投資100億元,擬在四川資陽建設年產20GW硅片、20GW電池項目,該項目已開工。2024年10月28日,仕凈光能官微公布其計劃在墨西哥建設光伏電池項目,該項目將于2025年達產。
6月3日,仕凈科技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朱葉、葉小紅、董仕宏共持有40,365,500股股票,占公司總股本19.95%,現已質押38,780,000股,占其持股比例的96.08%,占公司總股本的19.16%。
市場大環境不好,不只跨界玩家舉步維艱,包括頭部的業內老玩家同樣水深火熱,是當下光伏產業赤裸裸的現實。據了解,近期業內一些老玩家也問題層出。
舉例來說,電池片巨頭潤陽股份、多晶硅廠商東立光伏,老牌電池片廠商陽光中科,老牌光伏組件廠商億晶光電,光伏組件代工新勢力晶優光伏、HJT新軍泉為科技也面臨著不小的經營和債務壓力。
通威股份“棄購”之后,捷佳偉創、奧特維、羅博特科和高測股份聯手對潤陽股份債轉股增資10.9億元,即便如此,潤陽仍有不少訴訟爭端。
進入2025年后,東立光伏新增了32條“被執行人”信息,新增了6起作為被起訴人的開庭公告。這說明該公司上半年面臨的償債壓力陡增。
陽光中科是福建泉州的一家老牌電池片廠,2024年6月宣布電池片產線停產。截至2024年底,陽光中科總資產3.98億元,總負債6.89億元,歸屬于股東凈資產-2.91億元。母公司資產負債率172.49%,合并后資產負債率173.08%。
3月31日,陽光中科公告稱,經公司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公司擬進行破產重整。
5月26日,億晶光電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深圳市唯之能源持有的公司2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將被司法拍賣。這部分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100%,占公司總股本的16.90%。若被司法拍賣,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化。
2024年,億晶光電歸母凈利潤虧損20.9億元。同時,常州5GW PERC電池產線和滁州7.5GW TOPCon電池產線處于停產狀態。
經過近2年的洗牌,光伏已有一部分產能被淘汰,可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等環節的產能仍很充沛,其中TOPCon電池片產能超過800GW,這意味供需錯配的形勢仍未完全扭轉。
在此形勢下,光伏行業的產能出清仍將深化,殘酷的血條厚度“消耗戰”還將持續。老玩家發現,光伏新增裝機越多,自身虧得越多。跨界者恍然夢醒,光伏遠非“救世主”,而成了壓倒駱駝那根稻草。
這次光伏擴產,本是趁著“雙碳”良辰美景,一起看流星雨的美好情設,倒是變成各方一起出來看上帝的無奈畫面。(草根光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