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烏克蘭議員熱列茲尼亞克稱:烏內閣將請求最高拉達批準暫停償還中國進出口銀行15億美元貸款,并計劃重組債務謀求更優惠條件。
欠錢不還,還想跟中國再談判,烏克蘭想得美!
但是,光靠國際訴訟也拿不到中國的錢,有什么維權新方式嗎?
烏克蘭的信任危機
這不是烏克蘭第一次債務違約。
早在2024年8月,烏克蘭政府就簽署法令宣布暫停償還所有外債。
此刻惠譽評級剛在5月24日確認烏克蘭外幣債務處于“有限違約”狀態,而5月30日烏克蘭又因拒付6.65億美元GDP債券發生技術性違約。
財政部長馬爾琴科輕描淡寫稱GDP認股權證“過時”,仿佛契約精神只是可隨意丟棄的廢紙。
當然,戰爭泥潭中的烏克蘭確實囊中羞澀,2024年財政赤字高達400億美元,僅外債利息支付就達90億美元,國家運轉完全依賴國際輸血。
2025年6月惠譽報告顯示烏克蘭重建需求高達5240億美元,相當于其2024年GDP的2.8倍,而暫停對華還款每年可省3億美元本息,相當于烏政府眼中的“軍費補給包”。
但當這種應急手段變成常規操作,國際信用便淪為一次性消費品,任何理性政府都應明白:透支國家信用無異于焚毀戰后重建的橋梁。
回溯2012年那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中烏簽署貸款協議約定: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15億美元,用于烏克蘭對華糧食出口。
資金于2013年初到賬,但隨即烏克蘭國家食品和谷物公司卻上演了經典的資金騰挪術,向瑞士出口6190萬美元谷物,向埃及出口2630萬美元,而中國僅收到價值不足協議額10%的18萬噸農產品。
這出“借東風”戲碼讓中方在2014年憤然向倫敦法院提起訴訟,開啟長達十一年的追債馬拉松。
可烏克蘭卻來了一招債務捆綁術,熱列茲尼亞克議員在爆料中明確將15億美元貸款與馬達西奇公司45億美元索賠案掛鉤。
這家航空巨頭收購案堪稱中烏關系的“潰爛傷疤”,2017年北京天驕航空計劃收購馬達西奇51%股份,卻遭烏克蘭在美國施壓下反復阻撓。
2021年3月烏政府宣布將馬達西奇“國有化”,導致中企超20億美元投資血本無歸。
如今烏方竟把違約行為包裝成談判籌碼,試圖用中國企業的損失抵扣主權債務。可中國決不做冤大頭,要的不是與烏克蘭談判,而是要債成功!
維權路上的硬仗
走上談判桌的烏克蘭官員可能還沒意識到,他們手中的牌已所剩無幾。
農業曾是烏克蘭的王炸,如今對華糧食出口幾近歸零,而中國早已重構供應鏈:2025年數據顯示俄小麥占中國進口份額升至28%,與哈薩克斯坦簽署的500萬噸糧食協議高效運轉。
換句話說,自從中方通過上合組織構建起中亞農業合作網,黑土地的糧倉神話便黯然失色。
而所謂“黑海港口經營權抵押”更顯荒唐,中國控股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整合塞爾維亞鐵路網后,烏方籌碼已縮水成地理符號,況且,烏克蘭把礦產開采權打包賣給美國財團,最后能抵債的實質性資產也貼上封條。
烏克蘭賭中國會因地緣政治考量讓步,賭馬達西奇案能撬動談判杠桿,賭西方支持能抵消東方債務。但牌桌上最殘酷的真相是:當國家信用破產,所有賭注都成了空氣籌碼。
面對老賴,倫敦高等法院的訴訟經歷十一年仍無果而終,證明西方法律體系在政治裹挾下早已失靈,中國必須創新維權策略。
債務重組捆綁戰略索賠,將馬達西奇45億美元索賠與15億貸款重組同步談判,用烏克蘭最擅長的“捆綁術”反制其身。
既然烏方主動將兩案關聯,中方不妨把企業維權上升為國家債務解決方案,要求烏政府以戰后重建項目優先權作為抵押物。
而重建資金置換債務,要知道,隨著特朗普推動俄烏和談重啟,戰后重建的5000億蛋糕正在成形。中方可將債務轉化為重建工程優先參與權,例如要求烏克蘭在能源、基建領域授予中方特許經營權。
既避免形成“欠錢有理”的破窗效應,又將維權嵌入更具前景的經濟合作框架。
而且,烏克蘭暫停償還的絕不止中國債務。2025年5月GDP債券違約事件中,持有26億美元GDP權證的對沖基金們同樣血本無歸。
中方完全可以聯合這些商業債權人形成討債聯盟,用集體施壓取代單打獨,基輔的“選擇性還款”把戲將難以為繼。
同樣是戰爭處境,同樣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烏克蘭,咋對西方“金主爸爸”該給的援助一分不敢少,債務該還的利息一天不敢拖?
可到了欠中國的錢這兒,就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減負”、“停付”?這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背后,是單純欺軟怕硬,還是揣著更深的政治博弈籌碼?控偶兩者都有。
而烏克蘭這波操作向所有新興債權國發出一個相當惡劣的信號,與西方主導體系的金融債務神圣不可侵犯相比,非西方債權人的正當權益是可以在“非常時期”被當作“軟柿子”捏的、可以拿來討價還價的、甚至能“打折處理”的。
這種雙標的信用定價邏輯若被默認甚至助長,那全球治理賴以維系的信用就要分崩離析,所以,中國必須必須承擔起大國責任,外交渠道必須硬起來,把立場亮得更明。
協議就是協議,它代表著國家的信譽。錢是你們借的,白紙黑字約定用途,現在被公然挪用已屬惡劣,再想趁機賴賬?門兒都沒有!
國際仲裁該走的程序必須堅決提起,雖然當前環境下國際裁決的約束力被西方政治操弄嚴重削弱,但留下完整清晰的法律證據鏈條至關重要。
中國手中也握著其他關鍵的經貿合作牌,若真走到最壞那一步,運用必要手段凍結或反制烏方在中國境內的合法資產,顯現其力量。
烏克蘭才更應害怕,若是不還錢,它這個毫無信用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怕是永無立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