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烏克蘭”真的來了?有人說,俄烏戰火尚未平息,俄羅斯本就一身疲憊,如今又迎來最棘手的一記悶棍——核心盟友亞美尼亞悄然倒向北約,把普京整得是“里外不是人”。局勢之變,出人意料,但細細推敲,卻也并非毫無預兆。
曾幾何時,亞美尼亞還是俄方懷里的“親兄弟”,共同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里互為倚靠。這個蘇聯解體后形成的軍事實力聯盟,俄羅斯自詡為“大哥”,資源和武備傍身,理應讓周邊小國安心。
然而禍起蕭墻,從2020年納卡戰爭開始,亞美尼亞就因一樁心病而漸行漸遠。那一年,面對阿塞拜疆的猛攻,亞美尼亞滿懷希望呼叫老大幫忙,按照以往江湖規矩,大哥罩小弟理所應當。
可普京左右權衡,考慮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多方關系,最終只是象征性維和調解。亞美尼亞痛失大量領土,前仆后繼喊破喉嚨,卻始終等不到真正的援手。所謂“兄弟鬩于墻,對外御其侮”,結果現實寒心,小國逐漸心灰意冷。
此后幾年,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嫌隙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會費不交,峰會不睬,態度疏離,甚至連象征性的出面都懶得敷衍。最令外界震驚的還不止這些,這位原本的鐵桿盟友轉身直奔西方,和北約迅速你來我往:從高層互訪到簽署協議,再到軍事演習,一條龍合作馬不停蹄推進。
據說2024年還拿下了法國武器承諾,堪稱投桃報李。西方節省了多少拉攏成本,而俄羅斯卻失了昔日靠山。諷刺的是,克里姆林宮只得苦口婆心勸說對方不要步烏克蘭后塵,然而回應寥寥,不免令人唏噓,“樹倒猢猻散”恐怕不是危言聳聽。
地緣政治講究牽一發而動全身。亞美尼亞雖小,位置卻極為關鍵,南高加索地帶風云暗涌。左手是心存舊怨的格魯吉亞,右手是強悍如斯的土耳其,任何一方失控都會讓這一帶成為火藥桶。
而格魯吉亞對俄羅斯不滿早就根深蒂固,若與亞美尼亞合謀做出更大動作,俄羅斯南部邊疆無疑將陷入動蕩。俄烏摩擦已足夠棘手,倘若后院起火,誰敢保證不會蔓延至車臣等地?
說到底,亞美尼亞的“倒戈”不只是對俄羅斯外交實力的挑戰,更折射出莫斯科當下的困境:既要對抗西方圍堵,又難以騰挪資源去安撫搖擺盟友。俄羅斯近期在烏東頻頻秀肌肉,不惜揮舞數百架無人機、大批導彈,欲提振士氣挽回頹勢,但眼下看來對于修復同亞美尼亞的裂痕收效甚微。
問題的根子早已埋下,只不過烏克蘭事件讓各方看得更清楚:沒有“護蔭”就是最大的風險。反觀北約,有“共同防御條款”兜底,瓦解小國孤立無援的恐懼,對比之下,誰不愿尋找新的庇護?歷史上,靠一己威名壓服天下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用鐵血強權維系的盟友終歸禁不起風吹雨打。
放眼未來,俄羅斯如果不能補足內外短板,無法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或許還會有更多“亞美尼亞”選擇離開寒冷的懷抱。今日亞美尼亞之變,也許正是明日輪回的序幕。形勢如棋,乾坤未定,誰主沉浮,且行且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