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我是福建艦,在我的甲板上已經赫然涂裝了36個嶄新的停機位標記,再配合最近央視《礪劍》欄目“三航母時代來臨”的官宣,意味著我這艘中國首型電磁彈射航母的服役已進入倒計時。
不過你要是以為我是簡單的添丁進口,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搭載的電磁彈射系統加上全甲板放飛,足以讓咱們的航母編隊戰斗力直接翻倍式提升,我這可不是在吹牛,且聽我細細說來!
過去我國航母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滑躍起飛方式,雖然這比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一個長起飛位要靈活那么點,但說實在話,看著有3個,可能動用的只有一個長起飛點,還時不時就得挨個排隊起飛的我國航母并沒有好太多。
而我的兩個兄長遼寧艦和山東艦就深受其擾,戰機想滿載油彈、飛得遠打得狠,就只有靠近艦尾那邊的最長起飛點能用。
另外兩個短點的起飛位,要派上用場,就只能委屈戰機減負起飛,載彈量和航程都得大打折扣,要不就只能排隊等起飛。 要知道航母作戰,很多時候就是拼的時間,好搶占先機。
所以這個時候全甲板放飛就很重要,而要做到這一點,電磁彈射就是大功臣。
而我福建艦四個電磁彈射器一字排開,都具備彈射重型艦載機。一般情況下,福建艦一分鐘能連續彈射出去4架戰機。這種起飛效率,靠滑躍起飛一時半會是追不上的。
而6月17日,東海某海域舉行的實戰化演訓,就驗證了連續全甲板放飛、高頻次回收及復雜空情協同能力。
據央視畫面,當時一共有26架艦載機、42架次連續出動,像什么殲-15T重型戰機、艦載預警機、還有隱形新銳殲-35都在其中,平均起飛間隔時間52秒每架,這甚至還包括艦載機定位、彈射器復位的時間。并且這次演訓也標志我福建艦已經突破了單日最大出動量峰值,超過80架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據國防部透露,電磁彈射系統可以做到連續彈射重載艦載機15次無性能衰減,并且故障率可低于0.3%,你就說我牛不牛吧!
那我們為什么要玩轉“全甲板放飛”呢?真的只是為了節約時間嗎?
當然不是,“全甲板放飛”,也叫做“全甲板攻擊”,是我們航母作戰的終極殺招之一,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將甲板上幾乎所有可用的艦載機全部彈射升空,組成一個龐大的攻擊波次,對敵方目標發動飽和式打擊。
說的再簡單易懂點,就是讓幾十架戰機像蜂群離巢一樣傾巢而出,用數量+速度壓垮敵人。
就拿我福建艦來說,我的36個停機位,可以同時全部塞滿戰機,不限于殲-15、殲-135、預警機或者電子戰機,只要能派上用場的都可以上。
然后地勤人員同時為所有戰機加油、掛彈、檢查設備,并且同一時間點火啟動,這就是福建艦寬闊甲板的優勢,可以做到停機位互不干擾,效率拉滿。接著四條電磁彈射軌道全開,每架戰機都不需要減重,可以攜帶滿油滿彈。
這么算下來放飛同一波次戰機,滑躍航母可能耗時30分鐘,福建艦只需10分鐘,讓戰機在空中集結更快,敵方反應時間被極限壓縮。
最后就是幾十架戰機攜帶反艦導彈,強行突進,以數量硬砸敵方防空網絡,逼的對手只能打光攔截導彈,用持續高強度的導彈暴雨,讓敵人防不勝防、喘不過氣,足以沖垮任何防空體系。
而除了海上對決,支援登陸作戰的時候,全甲板放飛也是一把好手,可以為登陸部隊清除海岸防線,面對陸地上神出鬼沒的導彈陣地或隱蔽目標,不僅能做到火力猛,還能停在甲板或空中隨時待命。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說全甲板放飛能改變海戰規則都毫不為過。當然了,這么牛的全甲板放飛,目前來看和我福建艦才是絕配,所以我的即將服役才這么意義重大,你說是嗎?
參考資料: 央視軍事頻道: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圓滿完成首次實戰化全甲板放飛訓練 國防部:建艦按計劃推進試驗試航,實戰能力建設取得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